冬 至
快 乐
冬至节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的重要节气。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正式开始,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阳生的时刻,阳气开始萌发,万物逐渐复苏。因此,冬至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更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在北方地区,冬至的习俗主要集中在饮食和祭祀活动上”。北方人普遍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祛寒娇耳汤”,后来演变成吃饺子的传统。此外,北方还有宰羊、吃馄饨的习俗,这些食物被认为可以御寒保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冬至节气
南方地区则以吃汤圆为主,象征团圆和圆满。除了汤圆,南方还有吃冬至米团、长线面的习惯。在一些地方,如广东,冬至还有祭祖和宴客的习俗,家庭会蒸糕、做糍粑、汤圆,并杀猪杀鸭庆祝。中国台湾地区则保留了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象征吉祥如意。在其他地方,如湖南,冬至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杭州人则在这一天吃年糕。在永昌地区,冬至有吃窝窝饭的传统,象征着辞阴向阳,迎接春天的到来。冬至不仅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伴随着各种民俗活动。例如,在苏州,冬至夜饭上会祭祀祖先,并且有喝冬酿酒的习俗,这种酒由桂花酿造而成,具有独特的风味。此外,冬至期间,民间还会举行舞狮、耍龙灯、打腰鼓等活动,以增添节日气氛。
冬至作为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之一,各地通过不同的习俗来庆祝这一重要时刻,不仅体现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敬畏和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节气
冬至时节的饮食应注重温补和滋阴润燥,同时保持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均衡,以增强体质和抵御寒冷。通过合理搭配和适量食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个节气,我们也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进补,以保持健康和适应寒冷的气候。
来源 | 共青团沈阳化工大学委员会
编辑 | 吴慧慧
封面 | 丁一格
播音 | 张浩天
剪辑 | 桑杰顿珠
文案 | 马立昕
责编 | 孙佳欣 张晏豪
审核 | 王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