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的崆峒山,一夜从雄奇、竣秀,变得肃穆、苍茫。山势起伏间,是雪的呼喊,又是山的澎湃。雪从阴沉的天空中飘落,肆意飞舞,轻盈而隆重,仿佛这雪势一旦开启,便再也不可收。
雪花试图压在松树枝头,然而松树傲然挺立,雪刚落下,“簌”的一声便滑落山下,徒留一声轻叹。雪花转而扑向石块,这一次,总算暂且得以存留,为冰冷的石块披上一层薄薄的银装。
雪天,可以做很多风雅的事,可踏雪寻梅访暗香,可绿蚁新醅话家常。寻了梅、喝了酒还不够,忽来兴致,竞冒雪登上崆峒山,赏那雪中的绝世容姿。魏晋风度,当是如此。随心所欲,自有热爱在其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这雪的宁静中,审视自己不能重来的一生,审视生命中的大大小小的遗憾,不妨活得勇敢一些,热烈一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爱自己想爱的人,“诗酒趁年华”,不负这满目的晶莹,不负生命的每一次遇见。
看雪的最高境界,是看山。雪景的美,在崆峒山间最为壮阔。
林木霜白的崆峒山,俯仰之间,新雪霏霏,琼花满地,千种风情,美的不可方物。山洞高悬,仿佛有群鹤隐匿其中,只闻其声,不见其踪。云卷云舒,崆峒山的五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般空灵,如入蓬莱之境。
这是一场孤独的雪,极静的天地间,所有人间的路都被雪白淹没了,人不知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人间变回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样子。有人在雪中写诗,有人在雪中寻梦,也有人在雪中叩问至道。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崆峒问道图》,将风景和人心的虔诚,全部画入画里。“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何为至道,这道谜题早已有了答案,但红尘中翻滚的你,被世俗裹挟的你,如何接近心中至道?
漫天飞雪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以物观我,以物应心,与天地万物、与自然山水合一,让觉性渐渐苏醒。
世间皑皑,白雪纷飞,崆峒山巅,人鸟声俱绝,唯有大寂寞。
雪轻轻飘落,隐去了松涛的声响,只留下细微的簌簌之音。云深之处,仙鹤恬然入梦,那梦境想必也是闲适而宁静的。
独自踏上这探幽的旅程,脚步缓缓。并非是畏惧路途的艰难,而是深知在这清幽之境,唯有放慢步伐,才能品读每一处的风景,才能看清楚在光阴的两岸,今日的自己与昨日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登上最高峰,眼前,是那檐角颓败的僧舍,瓦上堆积着厚厚的积雪。院子里,寺楼的钟静静地卧着,这一寸寸的光景,如雪静谧。
雪隐松声,云深鹤梦,探幽缓步,登峰寻胜,天上泠泠音,人间寂静影。雪景,有虚静和清冷的特质,在一片虚无中,探求天理,体察人生,明心见性。
人世几多浮沉,人间几多归宿,终归于一片冰天雪地。雪,落在山间,亦落在每个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