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MS人工智能空间站
封面图 © 由微软 Copilot 生成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本月的各类热门话题中,一个新关键词引发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即“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来撬动新质生产力,这无疑是近来热议的高频话题。
所谓新质生产力,即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可持续生产力,相比传统生产力而言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人工智能(即AI)作为近年来引领全人类新一轮技术和生产力革命的关键因素,2017年首次被写入官方报告,在之后历年的报告中都是热门关键词。“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我们又如何理解其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提示工程:方法、技巧与行业应用》新书发布会现场:本书第一作者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祺博士(右)及对谈嘉宾郑纬民院士(中)
日前,在业内新作《提示工程:方法、技巧与行业应用》的北京新书发布会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杰出工程师张祺博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郑纬民院士等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一道探讨了有关大语言模型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前景,并深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联。
AI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提示工程:方法、技巧与行业应用》新书发布现场对谈直播中,张祺博士与郑纬民院士谈及AI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相关话题时的精彩回顾:
郑纬民:《提示工程》这本书出现得非常及时,正好在大模型诞生,向公众普及的关键时刻。提示工程的意义非常重大,就拿国内大模型相关人才来说,我将这些人才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第一部分,做大模型本身的人才。国内很多优秀企业,以及我们清华大学,都在这个领域有一些成绩。
第二部分,为大模型提供基础设施支持的人才。也就是研究构造一个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才能让大模型获得最佳的训练、推理环境?
第三部分,推进大模型应用、落地的人才。
第四部分,研究提示工程的人才。提示工程是人的需求跟大模型潜能之间的一个桥梁。做好提示工程,技术人才方能自如地驾驭大模型。
未来国内AI产业的发展,一定离不开这四个方面的人才。因此我觉得微软和张博士写这样一本关于提示工程的书,的确很及时,很有前瞻性,对大模型的普及和落地会起到重要作用。
张祺:首先,感谢郑院士对这本书的推荐。刚才您提到四类人才的论述非常精辟。无论将提示工程当作学问还是技能,放在这样一个思维框架中,都非常具有启发性。
这本书我是第一作者,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团队,这些第一线的工程师与研发人员。他们在AI最前沿进行实践,结合各个行业的应用,为这本书的编撰提供了宝贵的实例与经验。
这本书虽然涉及不少理论,但是我们尽力把它做到通俗易懂。因为这样才符合大模型本身的价值——使人类以自然语言进行人机交互,人人都可以编程,并且在经过提示工程训练后,以更好、更愉悦的方式使用AI。
有了提示工程,大模型无论在常规用户,还是在企业应用等场景,都可以更加如鱼得水。近期对大语言模型的讨论很火热,比如OpenAI的GPTs等,在特定领域应用时并不需要太多的编程技巧,只要有清晰的逻辑,正确的提示方法,在经过训练后它就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很显然,这对生产力的提升是飞跃性的。
最近新质生产力也讨论得比较多,我想人工智能必然是开启新质生产力大门的其中一把关键钥匙。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强大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都有莫大的意义。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各个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之路将更加顺畅,这些环节都是构成“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人工智能还将促进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带动从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突破到不同场景商业化应用的落地,并推动不同行业的融合和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赋能经济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发展。
关于新质生产力,还有一个小概念我觉得应该分享给大家,叫单人创业家,即超级个体。它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团队已经有很多此类的例子:就是一个人付出几十美元的成本,利用AI技术协助工作,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实现相当于之前大概要三五百万美元、三五个月、二十几个人才完成的任务,而且做得更好、功能更多。当然设计上会有一些粗浅,但是基本功能都能实现,甚至超过了之前的效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我们正在公司内部高度提倡这一模式的实践。
所以,AI时代需要更多的思考,这本书就是一种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将驾驭AI的能力提供给每一个人。这跟微软公司的使命是一致的,“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
在AI时代之前,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借助AI能做到如此多的事情。在今后,我们应该大胆畅想,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在人人都掌握AI之后,能够做到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软招聘”
喜欢记得分享、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