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真题自练自测专题13 燃烧与灭火

教育   2024-06-01 15:34   辽宁  

中考二轮复习真题自练自测

专题13 燃烧与灭火(练习版+ 解析版)

1.【广东省广州市】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2.【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5.【广西省梧州市】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6.【山西省】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 ℃。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江西省】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8.【重庆市B】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9.【重庆市B】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夜晚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蒸发时为防止液体飞溅,用盖子盖住蒸发皿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10.【江苏省南京市】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1.【安徽省】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2.【湖南省长沙市】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3.【广西省贵港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

C.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

D.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14.【青海省西宁市】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1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化学变化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差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16.【重庆市A】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7.【北京市】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8.【广东省】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按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20.【海南省】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2)资料显示:①H2+Cl22HCl ②2Mg+CO2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21.【河南省】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专题汇编:专题13 燃烧与灭火(练习版+ 解析版)

1.【广东省广州市】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H4

【答案】A

【解析】A、五氧化二磷不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引起爆炸;故A正确;B、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B错误;C、镁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C错误;D、甲烷是具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D错误。故选A。

2.【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析】A、扇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对应错误;B、将烛芯剪去属于消除可燃物灭火,对应正确;C、湿抹布盖火,属于隔绝氧气灭火,对应正确;D、用水浇灭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对应正确。故选A。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烧柴禾时,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故选C。

4.【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A

【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故选A。

5.【广西省梧州市】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答案】C

【解析】A、木柴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正确;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故正确;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D、塔尖部分的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故正确。故选C。

6.【山西省】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 ℃。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故选D。

7.【江西省】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A、“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B、“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D、“砍出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故选C。

8.【重庆市B】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故A错误;B、按下开关时,打火机内的压强降低,分子间的间隙变大,而不是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故B错误;C、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故C错误;D、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D。

9.【重庆市B】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夜晚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蒸发时为防止液体飞溅,用盖子盖住蒸发皿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A、电路老化着火,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用水浇灭,故A错误;B、夜晚天然气泄露,要先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不能立即开灯,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B错误;C、蒸发时为了防止液体飞溅,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正确。故选D。

10.【江苏省南京市】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C

【解析】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1.【安徽省】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答案】A

【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A。

12.【湖南省长沙市】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答案】C

【解析】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故A说法正确;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自己不能灭火,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故B说法正确;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能乱跑,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3.【广西省贵港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

C.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

D.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A

【解析】A、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使用手机会产生电火花,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在禁止使用手机,故选项说法正确;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可能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样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4.【青海省西宁市】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答案】B

【解析】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故选项说法错误;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5.【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化学变化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差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答案】A

【解析】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后熄灭,故B错误;C、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C错误;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它化学性质很稳定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A。

16.【重庆市A】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7.【北京市】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8.【广东省】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按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Fe+2O2Fe3O4,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

(2)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解析】(1)实验室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Fe+2O2Fe3O4,该实验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在瓶底加少量的水和细沙。

(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是: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19.【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灭火

【解析】(1)通过对比两支蜡烛的燃烧情况可以看出,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加热过程中为了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4)通过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0.【海南省】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2)资料显示:①H2+Cl22HCl ②2Mg+CO2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由:①H2+Cl22HCl ②2Mg+CO22MgO+C,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1.【河南省】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2H2O+O2↑ 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初中化学大师
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和化学相关的趣味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