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通知》,我所吴金娥(论文题目:《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膜材料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指导教师:李先锋研究员)、方葛钱(论文题目:《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构筑的单原子催化剂低温甲烷羟基化研究》,指导教师:王晓东研究员、林坚研究员)、纪毅(论文题目:《MFI型分子筛结构及对合成气转化调控原理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指导教师:包信和院士、侯广进研究员)三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按照《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有关规定,经专家评审,2024年共有100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吴金娥,2023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室),导师李先锋研究员,从事长时储能液流电池关键膜材料的相关研究,在锌基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的设计和制备、传输机理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以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Stor.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目前为香港中文大学在站博士后。
首先需要我们耐心、细心,除此之外,我认为及时与导师的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积极与导师交流研究进展、遇到的难题以及新的想法,这些互动不仅帮助我及时纠正偏差、调整方向,更激发了我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思考。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要过于担忧外界的评价或压力,因为没有所谓的“最好”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才能和兴趣所在,找到那个让你充满激情和动力的领域,然后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祝愿师弟师妹们健康快乐,科研顺利,得偿所愿!
方葛钱,2023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503组,师从王晓东研究员和林坚研究员,从事单原子催化剂用于能源与环境小分子转化研究。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J. Mater. Chem. A, ChemsusChem,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延长石油二等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毕业后受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际英才培养计划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ulseCOMeth项目资助,在法国UCCS-CNRS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我认为博士学位论文(大论文)乃是博士阶段研究内容与学术思想的记录及表达之载体,是值得且需要投入精力去撰写的。大论文具备极强的系统性,在撰写之前需与导师明确论文的主线,再对各章节以及各图表的布局进行综合考虑。以我的大论文《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构筑的单原子催化剂低温甲烷羟基化研究》为例,我们先是在第三、四章中探究了 MOFs 载体以及各活性氧物种的几何-电子性质于甲烷羟基化过程里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又通过五、六章节研究了引入金属单原子对甲烷转化的活性和选择性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前后章节相互关联,并且在逻辑上层层递进,相互验证。需要留意的是,论文的创新性并不在于页数,语言和数据内容都需要在表达正确的前提下做到凝练。应最大程度地避免一些冗余的重复数据和口语化的表达。当大论文完成撰写并检查完毕后,再将其发给导师,请他帮忙把关,依据导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最终定稿。
除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国内外催化领域的经典书籍(如《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等)以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书籍也值得时常翻阅,以夯实基础知识。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基础理论,不仅能够更快地发现问题的根源,还能找到相对最优的解决方案。此外,数据应及时处理,从结果中获得即时反馈,便于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每个阶段的成果也应及时整理并发表,而不是攒到一起发表,这样可以避免拉长战线,有助于减轻毕业时的压力。主动与导师以及实验室的伙伴们讨论交流,往往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拓宽研究思路。
最后,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强健的体魄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思维敏锐度,帮助应对科研中的各种挑战。纪毅,大连化物所2023届毕业生,来自524组,导师是包信和院士和侯广进研究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致力于发展适用于催化研究的固体核磁共振(NMR)新方法,进而采用各种先进的多核多维固体NMR方法深入研究催化剂结构、构效关系及反应机理,博士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Catal., J. Am. Chem. Soc.和ACS Catal.等期刊上, 毕业后获得“大连化物所优秀博士青年人才奖励”并留所工作。获评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从我个人而言,好的科研工作才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这首先要求平日在相关领域持续跟进最新的科研进展,并能够总结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并聚焦解决关键科学问题。这一方面要求平日的文献阅读积累,也要求因地制宜的发挥自己及所在研究组的研究特色,我有幸能在包老师和侯老师团队里从事固体核磁共振催化基础研究相关工作,得以借助催化和固体核磁共振谱学两方面的平台优势,我觉得也是我的幸运。文章写作也是如此,要从平日的文献阅读及对学科的思考中总结概括为学术论文的研究背景,而文章的主体工作应当是围绕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展开的,以此为主线并做好文章各段的衔接,我觉得一篇好文章的雏形就有了。
从我身体力行的感受而言,读博期间是我精力最充沛、科研工作最专注的时期,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段宝贵的时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并能够培养属于自己的专长,最后真心希望各位师弟师妹在化物所的科研及生活经历能成为今后长期的工作及生活中的财富。
排版|王家军
图片|受访者提供
文字|研究生记者团
审核|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