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江口镇以建设“山水田园粮橘名镇”为总抓手,在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旅融合发展的同时,坚持差异化、特色化路径,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业、农耕休闲和旅游业,实现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升级,加速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充实“粮袋子”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声”。对丰收的渴盼、对丰收的憧憬、对丰收的追求,正在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的战略实践中,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农田三变”工作,双江口镇抢抓机遇建设了2.6万亩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万亩综合试验区,打造“双江口大米”省级粮食品牌,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设,全面推广“五统一、一利用”技术,以科技赋能、数字助力、绿色引领,让“楚沩粮袋”声名远播。
金秋时节,轰鸣的农机在一望无垠的金色稻浪中前行,收割、脱粒、碎秆一气呵成,转眼间,一旁的运输车上立起小山高的谷堆,粮食生产的“丰”景已成现实,双江口社区种粮大户赵云祥脸上难掩笑意。
“我种粮10多年了,今年双季稻的种植规模是958亩,培育了2400亩的早稻秧苗,除了自己用,还要为本镇的种粮大户和散户提供秧苗、农机等服务。”赵云祥告诉记者,2023年他家的种粮纯收入达到40多万元,支付工人工资也在40万元以上。
据了解,在双江口镇,像赵云祥这样种植面积超过30亩的种粮大户共有200余户。该镇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联姻”,粮食生产不断向现代化机械作业转变,在集中育秧、机抛机插、机械施肥、绿色防控、仓储烘干及初加工等关键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机械化操作,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靠经验”到“靠科学”的转变充实了全镇的“粮袋子”,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
鼓起“钱袋子”
金秋时节,双江口镇左家山村的果园柑橘飘香,各地游客陆续到来,采摘柑橘。
11月10日,双江口镇左家山村在团头湖畔“橘浪屿”露营基地举办“约个‘橘’吧”小镇青年湖畔音乐会。
该活动依托双江口镇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乡村风貌,共推出了4条美景骑行打卡游、周末吃喝休闲游、亲子研学成长游路线,以不同活动形式、不同主题套餐吸引游客共同参与,现场销售蜜橘、甜橙、脐橙等水果超过5万公斤,带动了周边农家乐、酸枣糕、红薯片等综合消费。
据了解,双江口镇作为宁乡初冬水果规模产出地,结合当前“过紧日子”要求,以“橘”为媒、以“跑”会客,以线下“乡村欢乐跑”“湖畔音乐节”等小活动发挥线上联动“大影响”,预计可吸引周边10万人次游客,将有力拉动初冬“双周经济”。该活动延长了柑橘产业链、提高了柑橘附加值、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充分展现了乡村的美丽风貌,探索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打响长沙市周末游、周边游新名片。
一直以来,左家山村以团头湖、闸坝湖为依托,大力发展柑橘生产和休闲采摘,柑橘种植面积近1万亩,种植品种近20个,其中标准化示范面积5500亩,1124户农户从事柑橘产业经营活动,年产量超1万斤的专业大户有670多户。
据了解,每到柑橘成熟季节,左家山日均接待游客4500人次以上,带动柑橘和其他农产品销售以及农家餐饮服务,总销售额超过1亿元。
在谱写橘文章的同时,左家山村瞄准“山水田园粮橘名镇”的目标定位,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契机,沿村庄内部主干线两侧、团头湖与闸坝湖湖畔,布置以柑橘文化为核心景区的功能,同时在各个美丽屋场打造人文、自然、历史为导向的景观节点,为“橙色水乡”文化创意、生态康养、团建度假提供农文旅有机结合的生态走廊。
漫步莲花山村,一望无垠的蔬菜基地采用无大棚种植时令蔬菜,新建的乡村植物公园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走进槎梓桥村优卓牧业花海牧场,多个品种的奶牛悠闲地吃着草料。游客不仅可近距离“喂奶牛”,还可在牧场的透明工厂内,体验挤奶;
每逢重大节假日,双江口镇稻花香农耕文化园内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家老小聚集于此,体验农趣活动、非遗活动,共度田园美好时光,也带动村镇经济发展;
……
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是双江口镇做优做深农文旅融合文章的最好佐证,宁乡花猪、优卓牛奶、优质大米、百年柑橘、花卉苗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赋予了双江口镇丰富多彩的名优特农产品,也让群众鼓足钱袋子,更让全镇实现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底气”更足,沃野千里的双江口正向世界展开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