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内针的步骤“6321”
6辨六经:病在头部,不舒服在头后,所在六经经络为督脉和太阳经。
3定三焦:头部问题属于上焦。
2辨阴阳:为取穴方便,直接在手上取穴,不适问题在头后,按男左女右取穴。
1定阿是:取上焦右手在手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的后溪穴,在其附近的敏感点处用针。
用针后让母亲感受下头部后侧有没有好一些。
母亲说头好一些了,没有那么昏沉不舒服了。
留针45分钟。
取针后母亲说已经好了,母亲开心的笑了。
至此是我第一次给母亲用针,看到母亲的小问题得到解决,内心甚是欢喜。
母亲是我学习针灸的初衷,同时也给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心。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解一下这个案例的理法方针吧!
首先经络辨证,相信大家都知道十二经络,那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手部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部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部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部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在黄帝内针中我们简化一些,舍去手足与脏腑,简化为六条经络: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至于各个经络的走向,后续案例分享中会一点一点为大家讲解。
上面案例中病在头后部,为什么断定在督脉与太阳经呢?头部又有哪些经络呢?
根据经络的走向,经过头部的经络一共有五条:头正中线是督脉;督脉两侧是太阳经;太阳经两侧两耳附近为少阳经;额头属阳明经;头顶属厥阴经(厥阴经的一个分支到巅顶)。
清楚了头上的五条经络日后切记就不要再问头疼怎么治疗,而是应该先弄清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啦!
上面案例中的问题在头后,所以属于督脉与太阳经。
接下来定三焦,三焦的划分:
在人体前面的正中线是任脉,任脉上的鸠尾穴以上为上焦,鸠尾穴到神阙穴之间为中焦,神阙穴以下为下焦。
在人体背部的正中线是督脉,督脉上的至阳穴以上为上焦,至阳穴到命门穴之间为中焦,命门穴以下为下焦。
清楚了三焦,我们很快就能判断出上面的案例头部的问题属于上焦。
接下来我们该确定在什么位置用针。
在黄帝内针中用针位置被限定在肘膝关节以下。(所以我们内针是很安全的针法。)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手上,也可以在脚上用针,都可以。
那三焦与手足是怎样对应的呢?
上焦对应手足的手腕与脚踝
中焦对应手足的肘与膝
下焦对应手足的肩与胯
明白了这个对应关系那么就上面案例为了方便选择在手上用针,那是在左手还是右手呢?这就说到黄帝内针的四总则也是临证下手的原则:
总则一: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总则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总则三:同气相求;
总则四:阴阳倒换求。
我们案例中涉及到的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当不能判断是哪边的问题,我们就按照男左女右。于是就选择母亲的右手。
右手要确定在哪个具体位置呢?
这就要找头部与手足经络的同气穴位
头后正中线是督脉,督脉两侧是太阳经:同气穴在手上是后溪穴,在足上申脉穴;
太阳经两侧也就是两耳附近为少阳经:同气穴在手上是中渚穴,在足上是足临泣;
额头属于阳明经:同气穴在手上是合谷穴,在足上是陷谷穴;
头顶属于厥阴经:同气穴在手上是劳宫穴,在足上是太冲穴。
所以如果头后后脑勺不舒服就可以按按后溪穴或者申脉穴;如果你偏头痛就可以按按中渚穴或者足临泣……
接下来就要定阿是穴,什么是阿是穴?就是问题的所在点,敏感点,平人,无病之人的穴位是在穴位上,而有病的人穴位就不在原定的穴位上,所以我们要在其穴位的附近找一找按一按痛点,当病人有了酸麻胀痛痒的某一感觉的时候,“阿!阿!是了!是了!”病人发出这样的声音的时候,那个位置就是阿是穴是我们的作用点,下针点。
所以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就应该选在太阳经与督脉的交会,是后溪穴,在后溪穴附近找敏感点,痛点用针。
入针后,让患者感受头部的变化,这是很重要的导引。感觉到了变化就会建立患者与内针的信心。有了信心,方能感而遂通。所以才有了好转的变化。
内针是一种理法,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
对于害怕用针者可以用采用刮痧,艾灸,贴豆子,按摩,用笔戳,用夹子夹等方式都会有效果。
关于内针用针禁忌:
肘膝关节以上,整个躯干以及头部禁针;
患处禁针;
不遵医嘱者禁针;
特殊情况禁针:特别疲劳饥饿过饱,以及饮酒后,一般不宜用针;
皮肤受损处不用针。
好了,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如何处理头部不舒服的方法。不管你是头哪里痛,是昏沉,是发胀只要你确定了自己不舒服的位置,并且找到相应的同气穴位,就都可以自己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