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从部队退役安置到思中工作,整整38年,亲历了她的发展和变迁。
那时的思中条件差,只有零散的几栋房子,显得有些破损。前校门由王伯伯(思中老员工,彼时已80多岁)守着,每天将门里门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对来校的师生迎来送往。从前门进,上十七步石梯,又上三大步石梯到二校门,右边有一小砖房,住过多位教职工,再上十五步石梯,右边就是思南八景之一——无水三拱桥(始建于1688年,2003年恢复三拱桥上和四周的石栏杆),那是众多学子课余背诵、阅读的地方,也是减压小憩的好去处。又再上七步石梯,就是学校的三校门,石牌坊(1993年修建),上书校训“任重道远,立志成才”(张益富书),右边是两栋瓦房,瓦房的左边是两层学校教职工宿舍,在里边是街道居民张家和袁家,还有一户是安姓的孤老太,后将房子卖给学校。
从牌坊继续上石梯,便是喷水池,中心花园;右边是学校实验楼,实验楼东面是学校的书记、校长室,教务处,左边是苏式楼,楼上有工会、收发室、档案室,上下还住有七八户教职工。并排里边的木房,听说以前是阅览室,由于我工作特殊性,住在四壁通风木楼上,守护着住校的学生。寒假时校园冷清,没有路灯,寒风中时有夜鸟呜哇的怪叫声,让人有些胆寒,还好我胆大,硬着头皮执行巡逻的任务。
从花园平走上石梯是东西向教学楼,右边是操场,有三个篮球场,场面凹凸不平,跑道是用煤渣铺成。右边是公厕,上石梯是学校唯一的四层砖混学生宿舍,三层半住男生,西面半层住女生。东西向后面是学校大礼堂,几根木柱上盖着瓦片,无法遮风避雨,下雨天室内积有水塘。再里面边是学校师生食堂,木房破旧、矮黑,但食堂里圆大的馒头在县城是很是有名。
紧靠食堂北面的是马蹄型砖瓦房,上下都住满教职工。再上十三步石梯就是桃园教学楼,高三年级四个班,当时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高中每个年级四个班,初中每个年级2个班,共有18个班,2000年初中最后一届毕业,全校学生不到1000人,教职工60多人。后校门说是“门”根本就没有门,学校是文化街与府后街连接的通道,赶场天还有人赶着牛羊从中经过。后校门公路上边唯一砖混结构房里住着老资格的24户教职工,让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特别羡慕。
1994年学校90周年校庆,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校训旁的木房拆后建了图书楼(文莲书馆,夏贤伟校友捐建)。苏式楼拆建了教学楼。拆建了原先破旧的大礼堂、厨房和马蹄型房子,从此学校有了真正的大礼堂和好的厨房。1998年底,学校开始集资建房,修了三栋60套房,1999年教职工先后搬迁入住,极大改善了教职工的住房条件。
1999年底,学校大刀阔斧对校园进行了改造,先后于2000年,拆修了桃园教学楼,2001年拆迁出了两户街道居民,拆除了陈旧的校园教工宿舍,在此基础上新修了学生宿舍,男女生宿舍从此分开,各自独立。2002年新修了科技楼,重修了大礼堂(从此有了室内篮球场)、厨房。增设了办公楼,2003年翻建了前后校门,2004年拆除了不合理又不适用的东西向教学楼,拆除了实验楼,重修变成了教学楼。2003年、2005年新修了两栋教职工宿舍。2010年运动场有了塑胶跑道和篮球场。2012年新修运动场边上综合楼。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善了办学环境和教职工住宿条件。学校教职工也增加到200多人,学生增加了2700多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全省首批二类示范性高中评估,学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今,思中已搬至新校区,一房一屋,一花一木终成历史。但,历史,不容遗忘。
-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
贵州省思南中学
策划 | 袁景涛、罗孝良
一审 | 冉启霞
二审 | 周靖力
三审 | 张廷进
发布 | 安红翠
来源 | 校友联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