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再现高层“变动潮”。
近日,王青林获批任职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消金”)董事、总经理。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时间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蚂蚁消金、小米消金、招联消金、中银消金、中邮消金、兴业消金在内的十多家持牌消金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获批上任。
受访专家认为,此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层密集调整有多方因素:一方面是股东变更,导致高层管理团队调整;另一方面是消费金融公司战略、业务调整的体现,当前合规和创新方面要求提高,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增加合规专家,找到新消费金融场景来应对新的发展环境。
高层频繁“换血”
消金高层近期更迭频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日核准王青林阳光消金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王青林是阳光消金的第二任总经理,来自其大股东光大银行,曾担任光大银行总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一职。阳光消金前任总经理理王一栋为公开聘入,先后供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星展银行、网易金融等机构。
今年以来,十多家持牌消金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获批上任。今年1月,江苏金融监管局核准了苏银凯基消金董事、董事长赵辉的任职资格;5月,上海金融监管局核准了上海尚诚消金董事长姚秦的任职资格;8月,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了中信消金董事长李如东的任职资格;9月底,湖南金融监管局核准了长银五八消金董事、董事长陈曦的任职资格。
5月上旬,长银五八消金曾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徐忠义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调动,徐忠义申请辞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会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在新任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前,长银五八消金董事会同意由董事王霁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记者统计获悉,董事长换新的有苏银凯基消金董事长赵辉、中银消金董事长高维斌、招联消金董事长陈忠岳等,新上任总裁或总经理的有中邮消金总经理袁京卫、小米消金总裁曹子玮、蚂蚁消金总经理江浩、兴业消金总裁刘庆华等。其中,中银消金、兴业消金在年内不仅变更了董事长,还更换了总裁(总经理)。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兴业消金原董事长郑海清、原总经理林春因工作调整辞任。批复文件显示,新任董事长戴叙贤、总裁刘庆华的任职资格均在4月26日获得监管部门核准。戴叙贤、刘庆华均来自兴业银行。今年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核准了高维斌中银消金董事长的任职资格;5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发公告,核准了陈小琳中银消金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高维斌、陈小琳均来自中银消金第一大股东中国银行。
此外,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核心职位也迎来新面孔。1月12日,宁波金融监管局核准宁银消金副总裁张学立、王灵锋、赵云龙的任职资格以及信息总监胡斌的任职资格。1月19日,重庆金融监管局核准蚂蚁消金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林嘉南的任职资格。5月,小米消金有多名董事更替,另外还批复了副总裁王剑的任职资格。
多重因素影响高管变动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今年高层频繁变动是何原因?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告诉记者,股东变更、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消费金融公司人事变动,现如今消费金融高管变更,主要还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当前主要的变化在于两方面:其一是合规要求的提高,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增加合规方面的专家,来应对新的监管环境;其二是金融创新方面的要求,消费金融公司要找到新消费金融场景来获客。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金融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持牌消费金融高层变动有一部分是正常的轮替,一般主动调整主要还是因为战略方向和业务重心有所变化。像中银消金、兴业消金董事长和总裁(总经理)均换人,主要还是股东方对此前的管理团队不满,让消金公司陷入高逾期率、营收大幅下降的泥潭里,希望变更管理团队带来新的发展气象。”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出现重大人事变动,这些变动背后主要包括股东变更、战略调整、业务导向等因素,以及高管退休、个人职业规划变动等其他因素。
“今年以来,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既有股东变动导致消金公司被动调整,也有主动变革来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战略调整。”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向记者分析称,消费金融未来发展,一是要针对市场分化和竞争激烈的现状,要在产品、客群等方面积极创新,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努力挖掘细分市场;二是要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王鹏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强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面临更加严格的合规要求。从近期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出现的高管变动来看,这些变动往往伴随着公司对合规经营和业务发展的重新定位。一方面,公司可能通过引入具有丰富合规经验的高管,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公司也可能通过调整业务导向和加大在某些领域的投入,推动业务增长。
盘和林表示,从外部看,消费金融公司面临技术发展和合规要求提升两大挑战,其中合规要求可能是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存续的关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要在强调合规的同时积极扩大规模,一方面消费金融在业务上更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以获取流量,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在内控和风险控制上发力,实现合规。
记者:余继超
编辑:姚惠
责任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