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迟,那时快——速写的感觉,就在刹那间!
|
|
|
|
|
|
/段 明(河北 尚义)
|
《漫忆故乡年轻轻》
|(1)记忆中故乡老家的菜园子。往事如昨,常常梦回年轻轻时的故乡。
|
|
|(2)避风的砖坳里飞出童年的歌。
|
|
|
|(3)小时候,家人存挂在屋顶上的干馒头片,时时诱惑着我和弟弟。
|
|
|
|(4)屋顶上那把小提琴,躺床上睡觉就可以看见。
|
|
|
|(5)大滩上,我和弟弟就用这样的方式赛跑。
|
|
|
|(6)那年头玩“滚铁圈”是年轻人的时尚。
|
|
|
|(7)我用自行车链条、铁线和牛皮筋制作的铁线枪可精致了。
|
|
|
|(8)过大年,迎喜神,男女老少往街跑。
|
|
|
|(9)外出打工的后生春节回乡,最喜欢分发些名牌香烟,潇洒得很。
|
|
|
|(10)春节家家都放炮竹轮旺火。邻居女娃一家胆小,找我隔着院墙帮他们点火放鞭炮。
|
|
|(11)村里好多人排着队让我帮他们理发哩。
|
|
|
|(12)那时我攒了一箱子的小人书(连环画),至今保存完好。
|
|
|
|(13)那时土房低矮,我常常爬到屋顶上画远处的风景。
|
|
|
|(14)家里曾养只绵羊和牛儿,我就开始画羊儿,这也是后来我爱画羊儿的一点情愫起源。
|
|
|
|(15)和弟弟一起画碰碰羊。落干年后,县里也有了“赛羊会”。
|
|
|
|(16)赶着羊儿去吃草,村口路边躺着一块被遗忘的石碾子。
|
|
|
|(17)在牧场里打草的日子。
|
|
|
|(18)草滩里的草特别鲜嫩,挖点回去喂羊,也留存了一份快乐的回味。
|
|
|
|(19)那时小伙伴们还兴玩“吹杏仁子”,比的也是技巧哦。
|
|
|(20)有一年一个漆黑的夜晚,我迷路了,后来是拽着老牛的尾巴才回到了家。
|
|
|
|(21)大概1984年的时候,家里要搬迁,弟弟牵着牛儿卖到了镇上。
|
|
|
|(22)卖了牛,后来回家或去拉炭什么的就坐马车了。
|
|
|
|(23)一位作家朋友曾跟我讲起他当年搬家的故事,那种心酸,我记忆深刻。
|
|
|
|(24)当年我常与他在他家房顶读他写的诗。
|
|
|(25)到县城参加培训期间,我天天跑到后山画速写。
|
|
|
|(26)户外清爽极了,鸟儿在树上筑巢,驻足观望中我无意惊扰了它们。
|
|
|
|(27)一望无边的旷野,天边还有蒙蒙的水气。
|
|
|(28)芳草萋萋,弯弯的小路通向天边。
|
|
|
|(29)坝上特有的白旋风,即使晴空万里,也会蓦然冲天而起。
|
|
|
|(30)刚工作那时住宿舍,夏天的周末常跑到郊外的鸳鸯河边,河水潺潺,小鱼儿自在游玩。洗过衣服随意丟草地上,一会儿就晒干了。
|
|
|
|(31)那年代文化馆的事情比现在可忙碌多了,年前半个多月我就开始为县城机关单位和民众忙着写春联咯。
|
|
|
|(32)冥思苦想画故事想故事,忙碌中也享受着连环画创作的乐趣。
|
|
|
|(33)有一年到朋友家串门,被留下来吃了记忆最深刻的一顿饭——莜面手捣窝窝酸菜汤,那个香哦,至今回味无穷。
|
|
|
|(34还记得村里有个后生力大无穷,轻松就能举起诺大的碌轴。
|
|
|
|(35)也记得村里有个宰羊高手的秃脚老人,他年轻时把脚趾头全都冻坏掉了。
|
|
|
|
|(36)秋日暖阳里,满满故乡年轻轻的温暖。
|
|
|
|
|
|
|
|
|
/周新平(甘肃 兰州)
|
《金城老街的年味》
| -2023年2月编绘
|
|
|(1)兰州老街,过年时游人如织。
|
|
|(2)动物气球喜庆祥和、年味十足。
|
|
|
|(3)制作糖人的小摊很吸引小朋友的目光。
|
|
|
|(4)冰糖葫芦寓意好事连连,源于南宋。是北方冬天常见的小零食,小孩子最爱吃。
|
|
|
|(5)彩色的棉花糖也是小朋友心头好。白糖捻入砂轮机打成絮状细丝,再用小棒子团绕起来,入口即化,丝丝香甜。
|
|
|
|(6)老兰州冬果汤相传为唐朝宰相魏征所创。热冬果是冬季下火之佳品。
|
|
|
|(7)二胡艺人街头献艺,更增添了老街欢乐的年味。
|
|
|
|(8)元宵节猜灯谜,丰富了年味里的雅趣。
|
|
|
|
|
|
———————————End——————————
|
|
| 本篇选自“ 刹那间”速写艺术群
| 2024年“速写与创作”专题交流作品
| 策划:孙 戈
| 责编:广 速
| 编辑团队:蔡施能、董素洁、黄咏茵
| 林 江、方 雄、廖 敏
·杨学军
点亮 在看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