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长沙一名4岁女童小茉莉独自坐地铁回家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视频中,小茉莉手持小板凳、胸前挂着全景相机,独自从幼儿园坐地铁回家。这一画面在获得部分网友点赞的同时,更多的是质疑和担忧之声。从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安全保护的角度来看,如此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大部分孩子,家长们不应轻易模仿。
近些年,父母为锻炼低龄儿童独立性让孩子自己回家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很多都以“失败”告终。比如,2022年,上海的一位父亲为了“历练”孩子,多次把两岁儿子独自丢在自家楼栋外的道路上,但最近一次孩子并没有像之前一样乖乖回家,而是走出小区,穿行在马路上,险象环生,一位热心路人发现后拨打了110求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同一年,安徽亳州的张先生为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两个孩子自行回家,又担心孩子走丢,特地教孩子记住自己电话,并且仔细交代了走丢后如何自救。没想到两个孩子在回家途中真的走丢,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父子团聚。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4 岁的孩子通常还处于认知和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有限,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薄弱。对于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独自乘坐地铁这种复杂的公共交通出行,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甚至是危险的任务。虽然小茉莉的父母表示,从孩子2岁开始就逐渐培养她的独立能力,包括卖废品、买早餐、买菜等,并教授了相关安全知识,但这只是个例,不能忽视普遍的教育规律。
从安全角度来看,地铁站内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4岁的孩子即使接受过一些安全教育,也难以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比如,在拥挤的人流中可能被挤倒受伤,或者遇到不法分子的诱拐。即使小茉莉的父亲表示自己一直在女儿身后悄悄跟着,也并不能完全排除风险。万一在某个瞬间出现意外情况,父亲来不及反应,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种看似有“保护”的独立行为,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以为自己可以应对一切,而在真正独自面对危险时缺乏警惕。
同时,我们也要理解小茉莉父母的良苦用心。小茉莉1岁时被诊断患有基因性地中海贫血,她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父母看着她从内向变得开朗,从“运动渣渣”变成运动小达人,这种成长的喜悦,促使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她的自信心。然而,这种特殊背景下的教育尝试,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但安全是教育的首要前提,不能因为孩子有特殊经历就忽视安全因素。
在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重要的目标,但应该循序渐进,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对于低龄儿童,独立性的培养可以从简单的生活自理开始,比如自己穿衣、洗漱等,在家庭和熟悉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自信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一些难度,如在小区内独立玩耍、帮忙取快递等,但这些都应该在有相对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而像独自乘坐地铁这种对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活动,更应该谨慎对待。
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安全的环境,但目前的现实是,我们还不能完全消除公共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家长们不能仅仅凭借自己对孩子能力的主观判断,就让他们置身于可能的危险之中。此外,网络传播的力量也在这件事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视频的发布引发了公众关注,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孩子情况和安全因素的情况下,盲目模仿这种行为。
长沙 4 岁女童小茉莉独自坐地铁回家是一个特殊的案例,虽然这背后有着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孩子自身特殊的经历,但从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安全保护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方式。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依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培养独立性,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撰文/李华锡
编辑/任冠青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