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财政大招终于来了!各家媒体、自媒体说的都不一样,有6万亿,有10万亿,还有12万亿,那到底是几万亿呢?
这些数字是怎样来的?
下面小财来给大家捋一捋。
(1)6万亿:6万亿是纯增量,分三年安排,每年2万亿用于支持置换地方隐性债务;
(2)4万亿:此前还安排了每年8000亿的专项债进行化债,累计4万亿,这其实是存量;
(3)2万亿:还有2029年到期以后的棚户区改造隐形债务2万亿,仍按原合同偿还,这是2029年才需要偿还的,与此前其实无关。
然后还有个数据是,此外还提到,“2028年前,地方需要消化的14.3万亿变成2.3万亿”。14.3-2.3=12=10+2,也是刚好吻合的。
所以,结论是:本次增量政策是6万亿,存量是4万亿,然后2029年2万亿的棚区债要还。
到底什么是化债?
很多小伙伴还对什么是化债有疑惑,所谓化债,其实是“债务置换”,用显性债务去置换隐性债务。
所谓“显性债务”是指:以地方ZF的名义发行的各类债券,一般利息也低,官方渠道都能查到数据;而“隐性债务”是指以地方国企的名义发行的债券,这里主要是城投公司,背后大股东还是地方ZF,所以还是要地方ZF还的,利息也相对高些。
化债是借新还旧,用低利率的政府债去置换高利率的公司债,没有新增债务,也没有大放水。
那化债有什么作用呢?
有利于降低地方ZF债务的利息成本,减少利息支出,降低收支压力,帮助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例如给体制内人发工资、还工程款等,对企业来说,当前建筑行业负债规模偏高,化债工作的大规模开启或可改善企业欠款偿还情况,这些都是涉及千千万万家庭的。
历史上化债公布后,A股是怎么走的呢?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可以回顾下,让我们心里有个底。
根据信达证券研报的梳理,2015年以来,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化债周期:
第一轮是在2015年-2018年,化债发行共约12.2万亿置换债置换存量地方债务;而第一批置换债额度于2015年3月下拨,走出一波大涨行情。
第二轮是2019年-2021年,发行了1579亿置换债置换隐性债务。沪指从2019年1月到4月涨了34%。
第三轮是2020年12月-2022年6月,累计发行1.13万亿特殊再融资债。这个时间点其实对不上,大盘提前启动了。从2020年3月份到2021年2月,涨了41%。
2023年10月开始了第四轮地方化债。这次市场表现不明显。
如今,2024年11月,再放大招,市场在9月底提前启动。
那到底有没有超预期?
由于昨日的发布会是计划内的,所以对市场影响有多大,还是要看“有没超预期”,而“有没超预期”,主要看你预期多少。
消息还没出来前,小作文传的是“6万亿化债+4万亿回购房产+2万亿刺激消费”,如果说市场预期是这个,那“6万亿化债”化债是兑现了,后面2个昨日发布会是没有提的。
可能部分资金提前知道,昨日A股尾盘出现了一些跳水,消息公布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大概跳水了1%多,然后夜盘收跌0.87%。此外,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4.74%。
接下来如何应对?
其实重要的不是总体规模有多大,而是政策转向的决心已经让市场看到了,达不到化债和去通缩的目的绝不会罢休。
蓝部长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政策”,小作文传的后面2点这次虽然没提,但我们还有牌可打,不可能将手里的牌一次性全部打出,更注重政策组合拳,经济调控上不会停步,后续可能还有更多刺激经济的措施。
还强调“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给市场吃下定心丸,表明对经济稳定的承诺和决心。这些表态对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给股市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增强了市场对未来政策支持的期待。
这次会议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5年的工作安排,其中对于明年经济的增长目标,将较大地影响市场预期。
所以,情况大致就是这样,现在的政策不会像9月底那样一次打满,会组合拳逐步释放,决心大家也是看到的,这对经济、对股市也是好事,一步步走,慢慢来吧!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