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上方蓝色字或左下角“+”关注我们!
甲午战争是近代以来中日两国间第一场海陆并举、以海权制胜的大规模战争。在这场决定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战争中,作为清政府“洋务运动”成果象征的北洋海军,在其母港威海卫基地全军覆没;貌似强大的大清帝国最终完败于暗中磨刀霍霍二十多年的“蕞尔小国”日本。战争的结局,不仅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也改变了近代东亚乃至世界历史的格局。
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于中国而言,永远是一座长鸣的历史警钟。
甲午战后至今120余年,国内留存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的历史遗址,若论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保护之完好,以威海刘公岛为最。盖因刘公岛作为北洋海军“根本重地”,甲午战争中未遭全毁,英占威海卫时期得到延续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刘公岛作为人民海军基地,对外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使这里无处不呈现着“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前身)为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时至今日,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与博物馆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刘公岛视察,他殷殷嘱托:“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十三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这是对甲午故地威海卫和刘公岛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最恰当定位。
来源:《物鉴甲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藏甲午文物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