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社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

2025-01-16 09:10   甘肃  

社有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既要实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坚持社企分开、社资分离,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把该放的放到位,力求高效灵活、充满活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把该管的坚决管住,完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完善社资社企管理监督体系

一是构建新型社企关系。要打破“社企不分”的瓶颈,关键在于界定社、企之间的职能边界,建立规范化的授权管理机制。各级联合社落实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把握好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享有对社有资产的管理权、收益权和监督权,但不干预企业的具体业务活动;社有企业拥有经营、用工、分配等自主权。联合社向社有企业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是推进社有企业分类经营管理。目前,国有企业主要分为商业一类、二类与公益类,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社有企业在日用消费品等充分竞争或新兴领域,可参照一类管理,探索股权多元化、职业经理人、市场化激励,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力。在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农资保供等重要板块可参照二类管理,在股权上保持供销合作社控制力,合理确定经营业绩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的考核。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较强的板块,可参照公益类国有企业管理,社有全资或股权多元化均可,重点考核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和营运效率,可引入社会评价。另外,社有企业业务多元,各板块间时有交叉,很难将企业简单归为某一类,需要进一步细分板块,通过财务、法律或产权分开的方式,实现竞争性和公益性业务的分类经营管理。

三是探索特殊管理股制度。为避免股份制改革造成联合社对社有企业控制权的稀释,供销合作社可利用特殊管理股、投票权征集、累积投票制、董事会议事规则和董事提名权等合法手段。在实施特殊管理股后,应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综合利用双层股权、优先股、超级表决权股及金股等不同股份的优势,设置不同的股权结构,扬长避短,促进社有企业持续实现为农服务的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处理不慎容易侵犯其他股东的权益,从而导致新的 “社企不分”,应将特殊管理股的适用对象严格限定在涉农程度较高、公益性较强的社有企业。在推进股权多元化、实施双层股权时,应及时披露企业的运行情况,充分保护外部投资者权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是完善社有资产监管机制。为解决社有资产管理的委托代理问题,联合社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理事会授权,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并接受审计机关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不断健全社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集中统一监管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主体贯通协调,坚决防止社有资产流失。


健全社有资本运营管理机制

一是稳慎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高匹配度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实现社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活力,还可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股权多元化通常包括整体上市、增资扩股、兼并重组、员工持股、项目合作、合资新设企业等方式。在推进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既能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制力,又不损害企业经营活力。同时应避免盲目通过放弃控股权来吸引民营资本;或借股权多元化的名义将企业简单翻牌,而体制机制不做实质性改变。社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是在“改”而不是“混”,应遵循“因企施策、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即根据是否有利于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社有经济竞争力、放大社有资本功能这几个原则稳慎推进。新加坡政府通过采用“滚动式”股权多元化改革,逐步从不必要的经济活动中有序退出,不断将投资转向国民经济重点前沿领域,总体上不但未减弱政府的控制力,还使国有资本不断壮大并优化了布局,这样的投资理念值得社有企业借鉴。

二是完善社有资本授权经营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承担着实现社企分离、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转变、增强社有资本流动性等重要任务。一些人认为,组建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就不用“管企业”,这是值得商榷的。“管资本”的前提条件是社有资产资本化、市场化,然而目前仍有一些社有资产权属不清,资产利用率偏低、盘活率不高、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绝大部分还没有证券化,制度建设也有待完善,这都不同程度制约了“管资本”的有效开展,距离“管资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社资社企同步协调推进、逐渐实现管资本为主,是社有企业现实可行的选择。


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一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多数社有企业处在传统商贸流通行业和“三农”服务领域,面对产业变革新趋势,亟须利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造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强基转型,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机制。与系统内外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探索科技创新联合体、研发中心等组织形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推动数智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向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流通服务领域转化应用。根据行业发展特点,探索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走适合社有企业的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构建新产业培育机制。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参与构建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体系。统筹财政资金、自有资金和市场资金,积极引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并购基金、重点产业赛道基金投资,通过并购重组、基金投资、基地培育、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增强系统内外资源要素协同联动,孵化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优化供销合作社产业布局。


深化社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全会指出,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核心员工采用一定的物质激励,包括年薪制、股权激励、要素入股、福利计划等,旨在构建劳动者和资本的利益共同体,体现公有制的优越性。社有企业同样需要加快建立健全与企业功能性质相匹配、与市场机制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二是完善管理层的选任和激励机制。市场化引入经验丰富、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让内行去管理内行。健全以考核评价为基础的管理人员选任机制,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行竞争上岗、末位调整,推行管理岗和业务岗并行互通。构建分类分层、多轨制的薪酬体系,将企业业绩与管理人员的收入挂钩。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合理的管理者“容错机制”,激发主动干事担当精神。

三是完善劳动用工的管理机制。加强劳动用工契约化管理,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股权、期权、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赋予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人员虚拟股权,设立分红基金池、提取超额利润。支持从事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社有企业探索合伙人制度,实行“摘标赛马制”,对摘标、赛马优胜者给予激励和重点培养。强化激励和考核“双对标”,实施动态的“三定”和专业职务评聘机制,做实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


来    源:中国合作经济


兰州供销
为农、务农、姓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