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序更新。即将告别2024年,迎来2025年,时间的如椽之笔,一笔一划记录着我们前行的坐标。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等定格2024的年度记忆——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每个人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离不开思想的力量。理论是时代之光,思想是前行之旗。重庆日报联合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评选,选出“2024年度十大理论热词”,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解读,让我们一同在“理论热词”的回忆中总结过往、展望未来。
1.党纪学习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
周家彬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4月至7月,党纪学习教育在全党范围内有序开展。8月30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总结,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党纪学习教育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目标要求;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学习重点,注重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本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开展以党纪为主题的集中性学习教育,有力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切实增强了忠诚干净担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大对“一把手”、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的纪律教育力度,把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要总结运用党纪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纪律建设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保障作用。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蔡之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此基础上,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宏伟蓝图,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各方面主要任务。《决定》围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工作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充分体现出国家向“顽瘴痼疾”开刀的决心。
为确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认识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在方法上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在实践中始终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3.“两大定位”
重庆三峡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敬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赋予了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为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提供了根本指引。“两大定位”更加凸显了重庆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版图中的独特作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两大定位”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总纲领总遵循的关键支撑。
重庆要做实“两大定位”,关键要打造“六个区”。一是要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争创新地位。要通过创新制胜、制造支撑和服务赋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实现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城市前列,进一步引领带动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二是要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全面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集疏运体系,为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三是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在数字化变革、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在以改革攻坚激发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上作出新示范。四是要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健全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加快推进治理数字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在数字赋能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创造新经验。五是要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增强主城都市区带动作用,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城乡互促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六是要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等环境治理,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在维护长江生态安全上展现新作为。
4.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重庆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吴大兵
今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更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特质,深刻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高水平扩大开放;大力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水平,以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民生为大”的坚实物质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求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美好生活的享有者。在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释放人民群众思想上的主动性、增强人民群众行动上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创造性;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牢牢把握“民生问题”这个着力点,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现实问题,真正做为民服务的实事,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5.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重庆市政治学会秘书长
吴宇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出了新要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重要任务之一。市委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重要战略使命和深化改革任务,深刻把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目标体系,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作出系统部署。从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列、引领示范,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到市委六届六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实践和理论探索,是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已成型起势,接下来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聚力打造建立智慧高效城市治理体系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一是以三级治理中心实体化为路径,加快建成贯通实战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从完善职能体系、明确职责体系、建好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实战能力。二是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机制为路径,加快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聚焦整体化构建统筹机制、一体化完善清单机制和智能化变革执法模式等重要环节,实现综合治理。三是以数字化整体智治体系为路径,加快完善韧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聚焦智能化综合公共服务、智慧化整合公共安全和智控化集成公共应用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数字重庆建设的赋能效应、联动效应。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