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中国 · 我在行动㊵ | 国内首个!广州给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格子”

政务   2024-12-28 11:37   北京  

公园作为城镇居民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园内广场舞、体育锻炼等活动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问题,成为了社会民生常见的难点问题之一。经过7年实践总结,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广州市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从科学分类、一园一策、积极引导、广泛宣传等方面,推动公园声环境的不断改善,从源头预防公园内噪声问题。

   

2016年9月,原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编印了《广州市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第一批)》,将全市11区210个公园所属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定情况和噪声限值向社会公布,细化完善了公园声环境管理要求。经过7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2023年10月,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广州市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公园区划》),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为公园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分类,规范标准


《公园区划》与《广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充分衔接,遵循以现状为主、用地规划与现状相结合的原则,将《广州市公园名录(截至2020年底)》中的270个公园,先按公园名录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每一类再按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细分,共划分出12个1类区公园、231个2类区公园、8个3类区公园、16个4a类区公园、2个4b类区公园、1个部分1类部分2类区公园。


一园一策,平衡需求


《公园区划》明确,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公园规划和声环境功能区划明确的噪声限值,结合公园主要功能和游人需求,在公园内划定安静休憩、健身、娱乐等区域。各公园以《公园区划》为依据,结合游客需求以及日常管理,因地制宜,进一步细化制定单一公园区域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更好地平衡不同游客的需求以及不同功能类型公园的日常管理需求,使《公园区划》的落地执行更加到位。


广州珠江公园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制定了《广州珠江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将园区各类活动平台划定为20个健身活动区和15个休闲活动区,分别参照4a类和2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管理,并设立了20个公示牌在园区进行公示,进一步规范园区群众娱乐活动。


珠江公园声环境功能区划公示

积极引导,多措并举


广州市出台《公园区划》,一方面为公园管理机构提供政策依据,促进公园加强噪声管理,规范公园群众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广州市各公园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公园噪声管理工作机制和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和成效。


一是推动公园群众娱乐团队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公园噪声管理工作台账,加强日常巡查检测,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二是推动多部门间的互联互动,强化公园、公安、城管、生态环境、属地街道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高效率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推动构建区域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突出群众共治,通过举办群众座谈、聘请群众志愿者、开展广场舞团队评优、组织广场舞汇演活动等举措,激发群众参与公园噪声防治的热情,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新格局。


广州珠江公园针对园区30多个群众娱乐团队进行台账登记和动态管理,建立了“公园+公安”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同时制定了《广州珠江公园群众活动优秀文明团队评比制度》,召开广场舞团队代表座谈会,大力推进群众共建共治共享。


广州市人民公园针对园区28支固定活动团队各自的活动特点,安排好各支团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通过座谈会与活动团队沟通,将公园的工作计划提前与团队交流,认真倾听其意见建议,不断培育团队的主人翁精神,密切与公园联系,成为公园管理的有效助力。还提供活动团队“相约音乐亭”才艺展示舞台,不断增强团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广泛宣传,强化意识


各公园在执行和落实《公园区划》过程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广州市公园条例(2020年修正)》等法律法规,以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广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等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进行了广泛宣传,有效提升群众自觉守法意识。


《公园区划》自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广州市各公园结合自身实际,已陆续开展园区内声环境功能区调整优化工作,努力提升公园噪声防治工作成效。广州市也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根据各公园实践情况,不断完善公园噪声防治相关政策法规,着力破解公园噪声管理难题,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供稿 |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
编辑 | 廉伟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有关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