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苑巡礼(三十)| 传老故居话俶行

民生   文化   2024-10-16 07:03   江西  



传印长老故居位于东林寺净土苑之东南隅,距观音堂山顶的大佛圣像约六百米远,西傍中轴线环山公路,北接光音生态园,南临比丘念佛堂。园林占地约五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五百平方米。

传印长老生前乃当代杰出的佛教领袖,德高望重的著名高僧,净土宗巨擘,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莲宗初祖道场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法主和尚。俶行轩故居即是专为纪念长老德业而修建,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俶行轩,二是传印长老德业堂,三是追思传印长老的影视厅、文化长廊及泉音榭等。



俶行轩故寮



步入俶行轩,松林涌翠,冠盖如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简易日式仿古木构栅门,棕色木匾上镌刻着碧绿的“神栖乐邦”四字;右侧矗立一方两米多高的巨石,上镌传印长老手书的“俶行轩”字样,端庄凝重,质朴天然。栅门之内,一条曲径掩映于两侧的紫竹与羽毛槭树间,徜徉其中,在在入画,步步通幽。



再往里行走数步,一道高出庭院地面六十厘米的原木本色长廊,形似卧龙般沿树垣蜿蜒盘旋,将各处连通为一个有机整体;长廊后方有一片竹篱坡檐,状如玉带般随地势起伏环绕。竹篱中间一道日式庭院门,门楣悬匾上镌“俶行轩”三字,亦为传印长老亲题。“俶行”者,有“整行装即将归去”之意,长老以此表明愿心:要在此间一心念佛,往生极乐。门之右侧,悬挂一串由九朵赤铜莲花连缀而成的饰品,充满超逸的净土文化气息。



长老法缘广大,改革开放初期曾到日本京都佛教大学考察学习了两年,因为长老日语特别好,帮助日方翻译出一些古代碑文,所以长老在日本很受尊崇,与彼方众生结下了深厚的度化之缘。亦以此为缘起,俶行轩院内的四座木结构建筑,将中国和日本的建筑文化有机融合,呈现出典雅隽永的独特风貌。



屋舍的整体设计非常简洁,外墙呈粉白色,高一层,没有冗余的装饰品。屋顶由四个斜坡延伸,兼具沉稳感与厚重感,不仅造型美观,且防水性能好,使得室内冬暖夏凉。最让人感到新奇的点睛之笔,当数房亭下面那高逾四米的房屋基岩,全体由鹅卵石砌筑,古朴厚实,极富视觉冲击力,令参访者仿佛置身于山村古堡,引发思贤归心之幽情。



从长廊右拐,即进入传老生前的寮舍,内设三室。左侧是小佛堂,供奉有西方三圣像,现又增设了长老莲位,以及长老的部分书法作品。中厅为长老平日用斋之处,兼会客间。右间为长老卧室,其内依旧陈列着老人家那张挂着蚊帐的简易木床,衣架上放置着长老生前用的衣箱及几件简朴僧服,墙上的挂钟指针定格在长老往生的时刻——11:16(中夜)。室内色彩主要为原木本色,及其他天然材料颜色,不曾雕梁画栋、油漆粉刷,自然、朴素、简约。



走廊东侧,与长老起居室紧临的是一间独立的书房,内置一张长方形书案,背面是书柜,书案上陈列着长老生前在此抄经写字的诸多笔墨纸砚。书房内还有几幅非常珍贵的彩色照片,其中有长老与印度友人的留影,那是老人家在日本考察进修期间赴印度佛教圣地朝礼时所摄。



长廊内建有三个亭子,其间放置一把藤椅。长老白天时常坐在藤椅上边晒太阳边念佛,老人家有一个习惯——跟随着阳光移动藤椅精勤念佛。



长老在这个院子里居住了近四年半,基本处于半掩关状态。期间仅有一两次去北京调理身体,其余时间都隐居院内,谢绝访客,专心念佛,直至往生。



德业堂展厅



从俶行轩沿廊道下阶而行,便来到传印长老德业堂。德业堂依山而建,坐南向北,飞檐斗拱,青砖黛瓦粉墙,木结构仿古建筑,亦无彩画油漆,保持原木本色,朴素而庄严。堂前楹联由大安法师撰书:“藏忧露笑唯修净,觉幻醒梦独栖莲。”上悬匾额“传印长老德业堂”,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所题。



拾级而上进入堂内,灰色方砖铺地,淡雅肃静。正中的屏风上为传印长老画像,亲切慈祥,栩栩如生。背景板壁镌刻传老的书法作品,亦是长老留给众生最后的咐嘱:“南无阿弥陀佛”“观万法如梦,但一心念佛”“若欲众生离苦海,一句弥陀作大舟”。字体遒劲磅礴,浑厚圆润,透显出深远的意蕴,令人振聋发聩,有如醍醐灌顶。



堂内墙上悬挂有LED黑白、彩色大幅照片,反应了传印长老在各时期的生活、工作和修行场景。照片之下,依墙排列的十七组展柜内,从右至左分别展出传印长老遗珍。其中包含:念珠、白瓷钵,笔架、大中小号毛笔、镇纸、手书扇子、砚台、印章、印泥盒,《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十六开彩色阿弥陀佛像、观世音菩萨像,随时书写的便笺手迹、著作《石泉音集》、长老墨宝与常用经典,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政协致长老的慰问信,长老所绘的梅花折扇、大事件随笔记录、弘法书信、各类手稿,长老母亲与姐姐的法照、拂尘,以及生活用品如蒲扇、棉巾被、衣鞋、挎包、竹手杖、手表、电子刮胡刀、放大镜、手电筒、茶杯、盖碗、小菜碟等。



如上所述,德业堂通过陈列传老生前遗物、大量弥足珍贵的真实历史照片、文献、实物、墨宝等,再现长老在各个时期信愿坚固、潜修净业、弘范世间、悲智愿行的艰辛历程,充分彰显出长老的生平德业与卓越思想,俾使更多有缘众生得蒙法益,同登安养。



其余参访处



德业堂一侧还建有影视厅茶室、文化长廊、泉音榭。影视厅茶室是一座面积为三十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配置有大屏液晶电视机一台,可同时容纳二十来人观看时长十六分钟的追思长老纪实片,亦可以在此小憩饮茶。



影视厅茶室外即是传印长老书法文化长廊,长达五十多米,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蟠卧于园林之内。廊壁上镶嵌着八幅装帧精美的佛经偈语,均为传老墨宝真迹,另有一幅是大安法师书写的“石泉音”题名。这几幅作品极具代表性,使长廊平添浓郁的净土文化氛围,令参访者在欣赏传老独特的书法艺术成果的同时,亦了知与缅怀长老的巍巍光明德业,藉此深种善根,启发信愿,增福增慧。


文化长廊的最后景观即是泉音榭。“泉音”之名源自长老的法名“传印”之谐音,其著作《石泉音集》卷一序中曾述及此名之缘起:“传印于一九五四年(二十七岁)夏,由东北故乡初来南方,至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丛林济济,规矩严整,耳目为之一新。众中僧侣,籍自各省,多有乡音浓重者,初相接谈,只可略为通晓其二三,如有遥呼余为‘石泉音’者,余茫然无反应,旁人皆笑之,余不知所措,经指点方知。余思此名实亦甚佳,遂镌刻一章用之。今性然、明杰、弘利仁者等建议集余之旧作芜文,拟付重印,余遂即用为是集之名。”

“泉音榭”前面是一座精致典雅的小桥,流水潺潺,花香阵阵,沁人心脾。参访者驻足于此,恰是“小桥流水石径斜,翠微松萝锁烟霞。廊壁墨宝君须记,便是传老大德画”。



总体来说,传印长老故居本质为一处庄严肃穆的净土文化庭院,简约雅致的建筑与天然的林籁泉韵相融合,通过故居实体、长老的书法信墨及生活与修持过程中留下的遗珍等,展示长老作为当代莲宗导师、众生明灯的巍巍德业。此处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教化功能,是纪念、研究、保护、传承、宣扬传老思想与精神的文化中心,已成为东林寺乃至整个佛教界的一处殊胜之地。

本文选自《慈护》

2024年第4期·西归谭栏目


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下载《慈护》电子版



欢迎 · 投稿

庐山东林寺《慈护》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2022)0000005

江西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综合资讯平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2)0000005。 莲宗初祖慧远大师道场,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史上南方佛教中心。以“持戒念佛”为家风,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