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期刊 | 艺术家有怪癖咋了?习惯就好!

文化   2024-11-13 15:11   天津  

对艺术家而言,只有搞艺术才是正经事!不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那些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他们的日常生活会和普通人一样吗?

下面,让我们跟随2024年第11期《艺术启蒙》杂志,展开一场“怪癖大追踪”,潜伏到艺术家身边,瞧瞧他们的真实生活吧!

艺术家的习惯都很奇葩吗?不一定哟,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有普通的一面!

贝多芬喜欢洗澡,即使晚年被病魔折磨,他也会前往维也纳,想靠矿泉水浴缓解自己的耳硬化症。

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洗的吗?

他不爱泡澡,而是喜欢站在盥洗盆前,将一杯杯水倒在手上,同时哼唱旋律,然后在屋里大踏步,迅速记下创作灵感。据说,他许多乐章的结尾就是在这样边玩水边创作的过程中诞生的。

德国画家约瑟夫·卡尔·施蒂勒绘制的《贝多芬肖像》

安迪·沃霍尔因波普艺术闻名全球,同时他也是一个“杂物收藏专家”,留下了超过六百个被称为“时间胶囊”的纸箱。

这些“时间胶囊”可追溯至1974年,当时正值沃霍尔工作室搬迁之际,他就把各种琐碎物品统统装进纸箱里,装满后就封箱标日期。

安迪·沃霍尔的“时间胶囊”

沃霍尔去世后,人们打开了这些纸箱,惊讶地发现里面放满了各种杂物:机票、超市传单、画廊宣传册、信件、账单、纸条、飞机餐具、报纸杂志、画作、雕刻、书本、钞票、唱片、剪贴板、照片、邮票、糖果包装纸、腐坏的生日蛋糕、脚指甲、金宝汤罐头、废电池,甚至还有古埃及木乃伊的一只脚!

栏目推荐:误会了艺术


“深沉”

在艺术的世界里,常规往往被视为一种束缚,艺术家大多喜欢“特立独行”,勇于打破常规。

这幅《人类之子》‌是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里特的杰作。‌画中,他身穿深色大衣、头戴圆顶礼帽,站在海边的一堵矮墙前。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画面中竟悬浮着一颗青苹果,几乎把他的脸完全遮住了!

马格里特还曾画过和屋子一样大的苹果、装满云朵的酒杯、长在桌子上的树……他十分擅长在创作中将现实与幻想相融合,这些“荒诞”与“幽默”的画作背后,是他对自身与世界的哲学探索。而在生活中,这位艺术家的形象和画中人一样“深沉”,不信你看!

栏目推荐:名画有意思


姿.

如果要评选清朝书法家第一人,那么何绍基无疑会成为热门候选人之一!

何绍基的书法造诣极高,他精通楷书、草书、篆书、隶书四种书体,大字小字都能驾驭自如。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实非易事,而他拿毛笔的习惯更是与众不同。

何绍基执笔写字的时候,在遵循指实、掌虚、悬肘的基础上,他的手臂呈射箭者扣弦状,又回腕向胸前,形态酷似猿猴的手臂——或许这就是他自号“猨叟”的原因吧!

然而,这种执笔方法其实是违背人体自然的生理状态的。他自己也坦言,用这种书写方法,必须用上全身的气力,往往没写多少字,人就已累得汗流浃背了!

何绍基的书法作品《隶书四屏》

栏目推荐:金狐萌书法


“变装”

“Cosplay”这种装扮成动漫角色的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但它其实并不是新时代的产物,早在清朝,雍正帝便展现出了对“变装”的热衷。

《雍正朝服像轴》

《雍正帝行乐图》这组画作便是在雍正授意下由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的,包括杖挑蒲团、道服召龙、执弓视雀、仙桃戏猿、秋林观水等主题,展现了雍正帝以不同身份和装扮出现的场景。

《雍正帝行乐图·道装像》册页

画作中,雍正帝扮演了道士、儒生、西洋贵族等不同角色,展现了他对多样生活的向往。然而,由于清朝祖训规定不可更改满族传统服饰,所以雍正的“变装”愿望只能在绘画作品中得以实现。这种独特的装扮方式,在以往的帝王画像中实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艺术的世界从不设限,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奇奇怪怪”的行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才能如此“与众不同”!

栏目推荐:名作共欣赏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看期刊订阅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艺术启蒙》

邮发代号:6-290

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度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

2020年-2023年连续四年入选《农家书屋重点报纸期刊推荐目录》

美育专家实力背书,美育名师倾情指导

盘点古今中外艺术常识,打造家庭美育通识课堂

网罗稀奇古怪的艺术话题,提升孩子的审美想象力

超多丰富多彩的互动版块,引导孩子参与艺术创作

附赠超值音视频资源,带来多重阅读体验

新蕾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官方微信,用于社内品牌图书推广,以及发布图书活动,书评,名家推荐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