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悦 | 西班牙大帆船“科瓦东加圣母”号被俘始末与清朝的介入

学术   2024-08-05 15:30   重庆  

西班牙大帆船"科瓦东加圣母"号被俘始末与清朝的介入

作者介绍


陈鸣悦,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英国皇家海军在华活动研究(1742—1834)"(2023M742429)








引用本文


陈鸣悦. 西班牙大帆船“科瓦东加圣母”号被俘始末与清朝的介入[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206-215. Doi:10. 11835/ j. issn. 1008-5831. rw. 2024. 05. 003.


关键词


“科瓦东加圣母”号;西班牙大帆船;“百夫长”号;乔治·安森

文章提纲


一、大帆船被俘的缘起

二、大帆船被俘前中国沿岸的喧嚣

三、大帆船被俘的经过

四、大帆船被俘后清朝对俘虏的处置

五、西班牙舰队的复仇与清朝的应对

结语

学术精要


  詹金斯之耳战争期间,西班牙大帆船“科瓦东加圣母”号被英国军舰“百夫长”号在菲律宾海域俘获。中国被卷入此次英西纠纷中,成为英国军舰的休整地,西班牙俘虏的释放地,西班牙人向英国复仇的目的地。学界此前较少关注中国在该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英、西三方的互动,尚未综合利用三国原始文献。该事件可以充分反映出18 世纪全球联系愈加密切的背景下欧洲全面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清朝应对国际争端的方式。中国之所以与该事件产生关联,源于18 世纪中叶英国海军着力破坏西班牙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网络,欧洲全面战争蔓延到了更广阔的地域,符合欧洲殖民争霸的历史趋势。而中国的港口具有安全性高、物资充盈、国际贸易发达、信息交流通畅等特征,增加了中国被卷入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在大帆船被俘前后,中国是多方力量博弈的场域。英、西两国人员基于各自帝国的利益行事,具有挑战清朝秩序的倾向,却又受其制约。清朝官员原则上不干涉境外的国际纠纷,但对管辖范围内的事务表现出了外邦不易撼动的绝对权威。他们着力维护海防稳定,同时坚持怀柔远人原则,既阻止了英、西两国船舰在中国作乱,又保障了“百夫长”号的正常补给,促成大部分西班牙俘虏的释放。需要注意的是,清朝官员对姿态强硬的英国海军作出了一定的妥协,未阻止英国人强留少量俘虏的行为,反而在奏文中过度歌颂地方政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海防隐患。但总的来说,他们对保证海疆安宁、推动夷商和谐相处、弘扬大国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阅读全文

扫二维码|获取HTML全文

电子书全文 扫二维码阅读



点击底部“阅读全文”获取全文

⬇ ⬇ ⬇


投稿网址:

http://qks.cqu.edu.cn/cqdxskcn/author/login

联系电话:

023-65102306/65111861


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章推送、相关学术信息传播、稿件查询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