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生态河北故事,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北的生动实践,以文学助力美丽河北建设,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了“生态河北”主题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获奖名单已于近日公布。我们将陆续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一起品读。
潮河守护者
——记滦平县虎什哈镇西营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树民
作者:柳景馨
推荐地区:承德
在河北滦平境内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潮河,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是保障周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被誉为京津“水塔”。河水流经滦平县的西营坊村全长五公里,来到这里,你会发现绿水萦绕青山,水草丰美、水鸟翔嬉、鱼儿潜底,风景如画、神清气爽。
夕阳透过笔直的白杨和低垂的河柳,把金色的光芒洒在河岸上。一位中等身材、消瘦的中年人面带欣慰的笑容撩起一捧河水扬向天空,一回头顺手捡起不知是哪位游人丢下的一个塑料袋和一瓶矿泉水握在手里。他就是虎什哈镇西营坊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树民。沿着河岸走去,他不停地扫视着青蒿、石缝、水草间,那里藏着的垃圾就是他要抓捕的“坏蛋”。今天的这一方净土来之不易,他的思绪回到六年前,一路走来多少苦辣酸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六年前的潮河边,一块块被开垦出来的小片地,星罗棋布,高粱、玉米、杂豆······各种农作物侵占了河岸。春天的农药、秋天的秸秆、随处都是塑料薄膜和从家里运来的鸡猪粪,一股股的臭味令人作呕。当他带着城里来的亲戚闲逛在河边的时候,亲戚问他:“为什么不整治一下,一条河可以让你的村子富有灵气、可以让它拥有青山绿水的美,你是书记,你就应该管一管、治一治。”他的脸红了、他的心动了。
治理河道需要资金,李树民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滦平返璞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承德宇都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落户西营坊村。流转土地2800亩,充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化产业种植,村集体经济从几年前的零存款发展到了现在年收入80多万元,固定存款200多万。这些钱除了大部分用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外,他践行了一个潮河赤子的初心使命,做起了整治潮河的践行者、守护者。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和村集体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50余万,大力治理和保护潮河生态。
那个初春,刚上任的李树民站在自己媳妇开出来的20亩河边地上眉头皱得紧紧的,一股青烟从不远处袅袅地冒出来,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村里的王老汉正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地边的枯蒿乱草。火苗舔着河边的河柳、白杨,李树民仿佛听见树木的呻吟,他抬脚就走了过去:“不能破坏生态植被,树被烧死了,河水泛滥、自然环境受损!”“你算哪根葱!好好当你的村书记,河道的事轮不到你管!”王老汉头也没抬。“瞎吵吵,你们家不也占了河道,种了庄稼,庄稼人谁不想多打几百斤粮食?自己的屁股都不干净,腆着脸管我?!”李树民的心一沉,决定从自己家做起,管理河道。
“媳妇,咱河边的那二十亩地就别种了,那是河道。”躺在床上,李树民给媳妇吹开了耳边风。
“不行!那是我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地,咱们家每年多掰的棒子多亏有河边的那些地,卖了棒子的钱你不花啊?!”媳妇点着他的脑门,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
“那是河道,咱们这条河再这样下去,会生病,你知道不,这河里的水是首都人喝水的保障!我是村书记,我得带头退出河道垦荒地,才能让大家都保护河道,让这条河成为生态优美的健康河。今天这个主,我做了,咱们家退出河道垦荒地!”李树民软硬兼施地做着媳妇的思想工作。
“唉!行吧,为了你的工作,更是为了咱们的河,也是为了北京人吃水保障,20亩地我不种了!”媳妇深明大义地答应了。
自己家的地是退出了,还有其他人家的。李树民决定从村干部、党员入手,他要求大家无条件退出河道地。大家看着村书记带头把自家的二十亩地都退了出来,还能说什么,纷纷表示支持书记的决定,河道33户的开荒地在李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说服下,全部退了出来。
看着退出来的荒地不再散发出各种农家肥的臭味,不再播洒农药、不再秸秆腐烂成灾,李树民心头稍稍一松。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整治河道的脚步,他多方奔走,积极筹资50万元用于河道的整治。
首先是清除河套内多年以来堆积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沉积下来的垃圾散发出恶臭,李树民联系了机械车辆,身先士卒每天都到清理现场挥动着铁锨指挥。经过铲车、钩机的清理,河套变宽了、没有了异味,村民也竖起了大拇指:“好事,是得治理!”无论是城里的亲戚还是外地的游客,再来到这里也都发出了感叹:“变了!河床开阔、视野干净、河水清澈,环境变得美了。”
随着越来越美的环境,李树民在青山绿水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植树!让河边绿树成荫,一个绿色的梦,开始了他的逐绿行动。他跑到县林业局请求帮助,林业局送给他几千棵的杨柳树苗,李树民扛着一捆树苗,晃悠悠地走在潮河边上:“植树去了!”他的后面是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村民,带着村民精心地栽下去。看着摇曳风中小树,村里又买了几千棵,先后共栽杨树5000棵、柳树400棵。并且关掉了两个沙场,进行了整治,恢复了河道地貌。顺风顺水,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地,这里的潮河段岸边有了水草、水里有了鱼、天空有了鸟。
有鱼就会引来捕鱼人,几把鱼藤精洒下去,河里的鱼晕头转向就成了网中之物。还会引来背着电机的电鱼人,大鱼晕,小鱼死,严重地破坏着生态。李树民心疼啊!他决定村里的收入中每年拿出一万四千块钱,雇佣两位村民做河道巡视员,坚持了四年后,上级有了政策进行了管理,但是李树明仍没放下治理潮河的担子。有一次,几个年轻人开车来到这里,他们背着电机、拿着捕网,兴冲冲地准备捕鱼活动,这时候,村里的人劝他们:“这里不让捕鱼,更不让电鱼,赶紧走吧!”年轻人只当耳旁风:“这又不是你家,多管闲事!”村民见劝不住,只好给李树民打电话,当时李树民正在吃饭,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赶到河边。他先是讲政策,年轻人把头一摇:“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你不管,谁知道。”李树民又讲电鱼对幼鱼的害处,年轻人扛着电机准备下河:“不就弄几条鱼嘛,还犯法了?!少得罪几个人吧,别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李树民上前一把攥住:“不行!说不让电就不让电,我是这里的村书记,我有责任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我得对我的村子负责。”强硬的态度,坚定的语气,让年轻人再也无话可说,灰溜溜地收拾好渔具,头也不回地走了。
几年里,他不讲私情,没收电鱼机20多台,渔网50多张。有和他认识的人找到他:“听说咱们这鱼多还有水鸭子,弄点?”他手一摆:“不行!你千万别去,让我知道了,我不让不说,还得把你的家什儿没收。”熟人尴尬的说他:“你怎么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一根筋儿!”他回答:“不是我没有人情味,你这是违反了河道管理规定,大一点说你破坏着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请你喝酒,吃啥你说了算!”熟人再也不提打鱼捕鸟的事了。
为了保护和留住野生鸟类,他更是费尽心机,想尽办法。每年都会有赤麻鸭在这里越冬,李树民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购买一万多斤玉米来喂鸟。
一到秋末初冬,就是农闲的时候,鸟儿这时候从山林飞下来寻食、饮水,它们喜欢到农田里寻食农民遗落下来的粮食,聚集在河边啄食草籽,很容易被捕捉。村里有个年轻人看着潮河边那些飞起飞落的鸟儿,把几十个夹子下在了树林中的空地上。有空就来河岸巡视的李树民刚好发现了这些夹子,他弯腰把一只被夹住腿的小鸟放出来,心疼地捧在手心里,盘算着回家给鸟儿包扎一下,等养好伤再放到河边来。那个下夹子的年轻人也正巧来看夹子上有没有收获,没看清楚是李树民,老远的就喊:“哎!你干啥呢?那是我的鸟。”等他走近了,发现是李树民顿时有些慌了。李树明问他:“这是你下的夹子?”年轻人红着脸:“不是我!”“不是你下的夹子?你怎么说这鸟是你的?!说实话,别等我查出来,没收、罚款,你知道咱们再三强调过,不准许捕鸟。上面也有规定,捕鸟是违反国家规定的。”李树民的目光直逼年轻人。年轻人只好承认:“我不对,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捕鸟,还要保护鸟。”李树民捧着受伤的鸟回到家,研了消炎药包扎上,又给它抓了一把小米、盛了一点水。几天后,鸟儿的腿好了,可以欢蹦乱跳了,李树民带它回到河边,放飞了它。望着飞远的鸟儿,李树民的目光也随着看向远方,远方是他期待的碧水青山、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
冬天的大雪在北风中覆盖了山川河流、大地一片白茫茫。鸟儿这时候无处去觅食,雪刚停,天空还是阴沉沉的,李树民惦记着那些河边的鸟,他扛了半袋子的玉米,趟着没脚脖子深的大雪来到河边,找一把枯蒿,在鸟儿经常出现的地方扫出一块干净的地面,洒下玉米粒。自己默默地尽量站到远一点的地方,看鸟儿从天空俯冲过来,他喜欢鸟儿滑落的姿势、喜欢鸟儿啄食的动作,喜欢人与自然融在一起的感觉,皑皑白雪的世界、灵动的鸟儿、充满爱心的人影构成的一幅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图。直到手机传来媳妇让他回家吃饭的信息,他才两步一回头地向家里走去。回到家,媳妇扒下他趟得湿漉漉的鞋,为他换上一直没舍得穿的新皮鞋,端上来热乎乎的饭菜。
李树民抓起筷子刚要吃,他的电话又响了,“李书记啊,我刚发现河边草甸子那块下了许多的铁夹子,怕是捕捉赤麻鸭的吧?你去看看吧?!”李树民顾不得吃饭了,抬腿就想走,媳妇责怪他:“吃完饭再去,忙啥?外面又下雪了!”李树民说:“这么冷的天,万一有赤麻鸭被夹住,不是受伤就是死,或者被下夹子的人拿走就成了餐桌上的下酒菜。”说着就往外走,媳妇在后面喊:“那是新买的鞋······”李树民已经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家。
李树民顶着越下越大的雪,踏着雪地里的枯蒿乱草,还有许多的灌木枯枝,弯下腰在河边展开了搜寻。深一脚浅一脚,不时被一绊,就险些跌倒。耳朵冻得通红,拿着搜到的铁夹,手指冻得生疼,数数手中的铁夹子居然有40个!提着铁夹子,摸摸自己咕咕作响的肚子,饿,让他更觉得冷了。
回到家,抖落一身的雪花,媳妇的视线落在他的新皮鞋上,鞋面和鞋帮上几个被刮破的口子沾满了泥土、一双新上脚的鞋一下子就成了这样子,媳妇心疼、生气:“你说你图个啥?!吃苦受累还得罪人,一双新鞋拐了坏了,你说你图个啥呢!”李树民说:“我苦点累点没什么,但一听说有人要伤害咱们这儿的动物,破坏生态环境,我是真着急啊!那是关系到咱们家乡山清水秀、美不美的问题,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物的多样性,造福大自然和人类的持久发展问题。”媳妇点着他脚上的鞋说:“甭讲大道理,现在新鞋成了这样子,看你怎么穿?!”李树民说:“鞋可以再买,可那些赤麻鸭是生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必须得管!”
我们的目光回到现在,随着水面从原来的十几米变成现在的八十米宽,整整扩大了6倍,在李树民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有了今天这里环境的优美,许多鸟类来此栖息,目前有1000多只赤麻鸭长期在这里越冬,100多只野生灰鹤在这里筑巢繁育,白鹭、天鹅时常出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环境的越来越好,让李树民有了新的扩展空间,在奇峰险峻的山脚下、潮河水就像一条蓝色的彩带、轻柔地飘在一川的沃土间,春有碧草青青、夏有绿树成荫,秋有蒹葭苍苍、冬有冰冻三尺,一片北国风光!潮河的美引出了李树民新的想法,他东奔西走,利用河边50亩荒地,自筹资金75万元,争取了项目资金100多万修建了房车基地。此项目的建成,既盘活了集体土地也将成为西营坊村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目现在已经完成并且开始试运营,目前效果良好,非常有发展前景。谁都有自己的家,家里的农活让他起早贪黑,家里的事也需要他处理,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一个村支书的责任,一个潮河边上的赤子情,心心念念都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保护好潮河水源、保护好自然生态。
他逮着机会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们说:“村是我们大家的村,五公里的潮河是我们大家的潮河,我们一条心,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美,做有素质的农村人,城里人都得羡慕咱们。”在基地的绿茵上,李树民正在给孩子们讲:“咱们门前这条河,那可是首都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必须保障河水的纯净甘甜。咱们这鱼儿和水鸟那可是让生态环境变美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保护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孩子们点着头回答他:“我们都做潮河水畔的小卫士!不往河边乱扔垃圾、不捕鸟不伤害小鱼。”
李树民还和媳妇一起参与了滦平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开展颂百年·生态美全县优秀党员家庭故事会和文艺展演”活动,他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讲述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宣传着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宣传着自己家乡的绿水青山。
随着集体收入的增长,李树民对村里的人居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出资为每户发放垃圾桶,规定必须放在自己的院内,安排人员对街道每五天清扫一次。协商保洁公司对各户垃圾五天清运一次,垃圾池必须每天都要清运,形成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局面。他每天都会在村里巡视一番,有一个垃圾袋、一棵草梗、一把碎树枝,他都会猫腰捡起来。他的这种做法让乱扔垃圾的人不好意思再扔了、就连那些小学生也投入到低头捡垃圾的队伍中来。
集体经济的壮大同样让村民福利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村里会拿出60万为村民发放各种福利,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福利补助金,春节的时候慰问老党员、老干部、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当年考上大学和建房的都会有一定补助。这样一来,村民拥护村决定、积极响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号召,不但自己保护野生动物,还担起了监督检查外地人来这里非法捕鸟、电鱼药鱼的责任。
李树民自从2015担任西营坊党支部书记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的成绩,上级看在眼里,他先后荣获了“承德好人”“滦平县优秀党员”“新时代承德榜样”“优秀基层环保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的荣誉称号。同时,西营坊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和全国文明村。2016年7月8日的《北京晨报》,2021年2月24日《河北日报》发表了李树民保护潮河生态环境的报道,2021年7月14日《中国环境报》客户端以“保护潮河,河北滦平有个硬碰硬的村支书”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李树民对着青山绿水、对着潮河大地,脸上挂着笑,他说:“我一定牢记绿色使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潮河的守护者,我会一直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