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人物——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管仲。
谈及管仲,就不得不提他与酒之间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在某次重要宴会上,齐桓公为大臣们准备了丰盛的酒席,并约定了开席的时间。
然而,当酒香四溢,众人举杯共饮之时,管仲却姗姗来迟。
桓公不悦,举起酒杯罚管仲喝酒,以示惩戒。
然而,管仲却并未完全遵从,他倒掉了半杯的酒。
桓公质问其故,管仲以一句:
“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作答。
意为 酒一旦入口,若再吐出,便意味着说话可能失言,而失言之人可能会因此丧命。
利弊权衡,失去生命远比浪费半杯酒更为严重。
桓公听后,不仅未加责罚,反而对管仲的机智和谨慎表示赞赏,并请他继续坐下饮酒。
启 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因一时的冲动而酿成大错。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说苑·管仲弃酒】
贪图美味,则思不接;
沉湎于酒,则志必放。
——【管子·内业】
不要只想着满足口腹之欲,而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不要过度沉迷于饮酒作乐,否则就会丧失斗志和志向。
要有节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
启 示:过度追求享乐对人的思维和意志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