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文翰堂],关注我哦!
✔ 推荐阅读:【文翰堂】“展览体”:地沟油炒菜,味美色香却...
☛ 源自 书法思考 公众号 ☚
版权/投稿微信:woorld 王飞
原题:《入古出新集字成家的代表作-张季明帖》
—节选自《破解米芾书法密码》一书,有所改编
点击上方书名可阅读全书
作者:张其亮
一般一幅作品,气势强则气韵弱,气韵佳则气势弱,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较难,而米芾的《张季明帖》则是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少有佳作。此帖被不少学者认为是米芾作品中格调最高的一件。
粗观此作,开局的“余”字大开大合,把一个纵势的结体变成横势的结体,第一笔特别长,看起来如长枪大戟入阵,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可谓势如破竹。倘若不明白老米的字“风樯阵马,快剑斫阵”,观此帖可以明矣。对于书写气势的体现,此作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随后的字,有大有小,有断有连,节奏有急有缓,看下图的“季明”“不审”两个字组错落有致,很容易令人想到王羲之尺牍中的处理手法(见下图得示帖)。至第三行“气力复何如也”似高山瀑布,接连翻滚而下,令人震撼。此六个字直接取法于他自藏的张季明的《秋深帖》,张季明就是草圣张旭。米芾32岁时在黄州初识苏轼于雪堂。东坡劝其书学晋人。他便不惜代价搜罗晋帖,日夜摹写。当他得到张旭的《秋深帖》之后,喜不自禁。看其此帖评价就知:“长史世间第一帖也”。据米芾《书史》45则记载,他购《秋深帖》颇费周折。此帖中的“气力復何如也”一笔书,可谓直接仿张季明的《秋深帖》(见图2-4)。但米芾的模仿可不是机械生搬,而是借鉴、化用。有人认为此帖老米借鉴吸收了王献之的《中秋帖》一笔书。但也有许多论者认为《中秋帖》为米芾临本。本人临写《中秋帖》亦深感与米芾诸多书写习惯一致,《中秋帖》的“秋”与张季明帖的“秋”结体几乎完全一样,第一个“不”字的起收笔与结体也完全是老米的。这里且不论《中秋帖》是王大令还是米南宫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米芾这种化古为己的手法。我们继续看之后的“好戏”:连绵六个字之后,节奏一变,字字独立,大小错落,闪转腾挪,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前面一笔书形成明显对比。另外,在单字的处理上米芾也变化多端。此帖中有三个“帖”字,从左到右,第一个写成行书,用圆笔显得灵动;第二个写得厚重,“口”转折用方笔,字带有一点楷意;第三个点画连笔较少,行楷显得端庄。第四行“行相间”三字各有风采。“行”和“相”字的左右两部分打破常规,采取左放右收的办法;“相”的右部采取內擫笔法,而下面的“间”字则采取外拓笔法,有颜字味道。“余”和“合”字上部都是“人”字头,“余”的人字头写得舒展。而“合”字的人字头则写得生涩、稳重。在空间留白上,很容易令人想到《集王圣教序》中王羲之结字留白的技法。如图中的“明”“深”“间”等字的中空留白。这种气韵根在何处?根在“二王”。此帖书于元丰七年(1084),一说元祐元年(1086年)。时米芾35左右岁。在杭州推官任,是米芾写自己所购张季明《秋深帖》的感受。此时期的米芾,大量从晋帖中汲取营养,此帖很多地方具有二王风格。如第一、二行,特别是“不審”二字,直接脱胎于大王行书。在取法“二王”的同时,增加了“势”的笔法,“沉着痛快,风樯阵马”米氏书法风格脱颖而出。一张39个字的手札,能蕴含着如此丰富而又和谐的技法和神韵,当不输于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