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红】湖湘名中医|李琳:行医近三十载 待患者如亲人

政务   2024-10-22 18:02   湖南  



践行医者担当,守护人民健康。《湖湘名中医》系列栏目,展示湖湘当代名医名家的嘉言懿行,弘扬其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

《湖湘名中医》系列栏目第十一期让我们走近湘潭市名中医李琳的故事,感受其“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





李琳,主任医师 ,湘潭市名中医 ,湘潭市优秀专家,湘潭市医卫名家,湘潭市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现为湘潭市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参加工作29年,注重坚持“中西医并重,能中不西”的治疗原则和多专业一体化康复诊疗方案,擅长运用中医药特色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病症。

从一名普通的临床医师,到市中医院内科领头人,努力探索,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参蛤胶囊”治疗慢阻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优化医疗资源,参与医疗公益事业,带领老年内科成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防治优势——行医近30载,湘潭市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李琳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何为大医精诚。




少时立志学医



上世纪80年代,听周边的人传唱着“赴死未曾疑虑行,医军白衣气如虹。登程明志人情重,救困扶伤爱护中”,李琳从小就对“白衣天使”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想到无数濒临死亡的病人能在医生手里起死回生,学医的想法从此就埋在了李琳的心中。

“到底是学中医还是西医呢?”这是摆在李琳学医之路的第一道岔路口。那个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西医拥有极高的热度,是无数学医人的第一选择。相比之下,中医因为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成才率不高,显得“门可罗雀”,可以说甚至是一个“冷门”专业。


为何选“冷门”?“我周边的人很多选择学西医,以后好找工作。”李琳说,“可在我看来学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工作,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最终都是为了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救死扶伤。我是文科生,爱好传统文化,中医虽说是一门医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有兴趣。”

1995年李琳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来到湘潭市工作,在漫漫中医之路上开始了探索与坚守。




刻苦钻研  化茧成蝶





老话说:“酒越陈越好,医生越老越好。”这种传统观念,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李琳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也遇到了不少尴尬事。

“刚进入医院开始中医临床工作时,病人们都不信任我。”李琳回忆道。曾遇到病人进来刚看见她,一见是个年轻医生便转身离开;也有患者质疑“这么年轻,看病到底准不准”,有的甚至会直接要求换个年老的医生来看。

“虽然有一些挫败感,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我的临床经验不足。”对此,性格沉稳的李琳并没有灰心,而是一门心思扑在临床工作上,潜心钻研病情,多次去医院进修学习,先后师从湘潭市名中医张赛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袁长津教授、国医大师刘志明教授,反复锻炼中医临床辨证能力,琢磨施治方法的得与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李琳练就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许多患者从一开始的“不信任”,转变成慕名前来就诊,对待每个病患,不管病情轻重,李琳始终细致入微,不漏一丝可疑病因;面对病患的疑虑,她选择淡然面对,耐心给他们解释。

“人再多,也不能为追求进度而忽略每一个病人细微的病情。”李琳恪守着自己为医的准则,用实际行动尽到一名医生的本分。

2011年李琳担任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同年入选湘潭市名中医(第二批),次年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获得老年病科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在政府引导、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老年病科不断发展,2024年申报成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

对于治疗老年病,李琳有独到的见解,多年来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案。“西医是以祛邪为主,老年人本身气血俱虚,一旦病邪入侵,则久恋不去,需固本培元;而中医可扶正祛邪,祛邪同时予以扶正,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其药性温和,在疾病的缓解期通过中医治疗,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药物对老年人造成的‘二次伤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守正创新  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




李琳认为,医者不仅要有妙术,更要有一颗仁心。即对患者的悲悯之心;秉承“所言皆药石,立意尽慈悲”的初衷,服务社会民生的责任之心。

“很多慢阻肺患者反复住院,常规的抗炎平喘治疗治标不治本,耗时又伤身,这间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李琳要求科室的医务人员不仅要会治病救人,更要处处替病人着想,降低病人的医药费负担。

同时,她带领科研团队从经典古方入手,将经方引入临床、与药剂科联合开发,不断加以改进,研制出“参蛤胶囊”治疗慢阻肺疾病缓解期患者,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成果鉴定其疗效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18年荣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

研发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李琳的团队不仅要兼顾日常的医疗工作,还需要追踪病患情况,及时统计数据。由于处在基层医院,院内医疗资源有限,“那个时候科研人员较少,从事中医药科研的人才就更少了,人力严重不足,我和我的团队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用。”回想起当时的经历,李琳笑着说,“虽然很累,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能为中医药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看到病人脸上的笑容,值!”疫情期间,李琳积极向市民传播中医药防治新冠科普知识,带领医务人员下沉一线,勇担防疫重任。

“中医之路是我一生的坚守。”这是李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李琳始终坚守在中医临床和科研第一线,她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还注重对年轻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更多年轻人才加速成长为中医大道上的主力军,扩大中医在社会的影响力。她经常告诫年轻的医生:“为医者,当良医。”




医者仁心  处处替病人着想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是李琳学医时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的初衷。“ 李琳坦言,希望用中医医术,让患者‘少挨一刀、少打一针’,花更少的钱把病治好。


▲图为李琳帮患者把脉

有一次,她接待的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心衰等,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病人供血不足,脚部溃烂,很多医院建议截肢。然而,病人年纪大了,截肢风险很大。多次西医诊疗结果不理想,患者家属慕名找到李琳。
“患者情况棘手,说实话,我们并没有多大把握,但既然来了,就要全力医治。”李琳带领同事认真制定诊疗方案,让患者足部局部化腐消疮生肌,同时内服汤药整体调治,促进机体恢复。半年后,该患者下肢血循环明显改善,足部坏疽好转,伤口愈合。之前卧床不起的老人,后来竟可以拄着拐杖行走。家属欣喜地说:“不开刀、不截肢,这简直是奇迹!”
“我们当医生的,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处处替病人着想,降低医药费。”李琳常在科室灌输这样的观念。她所接触的患者,70%是患慢性病的老人。李琳注意到,一些反复住院的慢阻肺患者,不仅自己痛苦,也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李琳对病患如亲人的态度,潜移默化感染了很多年轻医生。该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罗彬回忆,查房时看到患者咳痰困难,李琳会立刻拍背帮患者排痰。“若在病房看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做完体格检查,她还会帮患者穿好袜子,整理衣物。”罗彬说,一位医者的医德,在这些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湘潭市名中医,找李琳看门诊的病人很多。几乎每次门诊,她都要延时下班,直至将最后一位病人看完。“大家挂我的号,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李琳说。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让我们基层中医医生有了更大的信心与底气。”李琳说,她将一如既往当好中医药事业的贡献者、发扬者、传承者。



来源:湖湘中医

湘潭卫健
准确发布卫生健康新闻信息,传播健康理念和健康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