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经历了春节各种美食的热量积聚,以及一个冬天的“冬藏”,在冬春交接之时,人们容易出现倦怠乏力、胃脘胀满等症状,医生提醒,这一时期养生需注意“排浊升阳”。
警惕“浊气”伤害身体
在中医理论中,“浊气”并非指具体的某种物质,而是一种病理状态或病理产物。身体代谢不畅、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因素都可导致体内产生浊气,它阻碍人体的气机运行、津液输布、气血流通,如果在体内累积久了,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冬末春初为什么要注重“排浊升阳”?
冬天天气较冷,户外运动减少,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内可能堆积许多代谢废物需要排出。初春之时,阳气萌动,自然界万物复苏,应顺应自然规律,“排浊升阳”以促进身体健康。
体内浊气累积会出现哪些问题?
浊气在心:可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调养方法:用莲子、百合、粳米煮粥,有养心安神、清热润肺的作用。
浊气在肾:会出现腰膝酸软、口咽干燥、畏寒怕冷等症状。
浊气在肝:会出现暴躁易怒、胁肋部疼痛、头目胀痛、眩晕等症状。
调养方法:按摩太冲穴,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
浊气在脾胃:会出现倦怠乏力、胃脘胀满、便秘等症状。
调养方法:荷叶、佩兰煮水代茶饮,有温脾、化湿的作用。
浊气在肺:会出现咳痰气喘、面目浮肿、皮肤干燥等症状。
调养方法:紫苏子、白芥子和莱菔子煮水代茶饮,有降逆化痰、通畅气机的作用。
春天“排浊升阳”的小方法
适当运动。可以做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比如健身操。随着气温回升,可增加户外活动,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
适量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一些蔬菜、水果等,可促进肠道蠕动和人体代谢。
进入春季,日照渐长,起居方面也要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以利于体内阳气升发。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安徽交通广播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不参与此次活动 如涉及个人所得税需中奖者自行缴纳 活动解释权归安徽交通广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