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中桥村李家寨,营盘边、古树下……

政务   2024-10-17 23:44   贵州  


新蒲街道中桥村位于遵义城东20公里,东邻虾子镇,南抵三合村,西至新蒲村,北接团泽镇。地域面积15.6平方公里,2024年常住人口为6526人。


1950年10月,废十一保,将“中坪”一带与“清乘桥”一带合并设村,取“中坪”之“中”与“清乘桥”之“桥”合并名“中桥”。



中桥村,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期,播州杨氏土司就在此修建屯堡(营盘),中桥村李家寨从此成为遵义东大门的军事战略要塞和重要关隘。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应龙为抗击明廷官兵围剿,在龙角山(掉脸山)修建军事屯堡。清咸丰、同治年间,为抵御农民起义军,李家寨曾再次大兴土木,加固屯堡,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雄奇关隘。如今这些古代军事寨堡,保存较完好,成为研究中桥村古代军事的重要资料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也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市区驱车几公里,来到李家寨营盘遗址,踏上充满岁月的青石板,触摸周围的沧桑痕迹,享受这座村落的平静。


村民围坐在院子里,在金秋的朝阳下,为我们细数村里的发展与变化。


“今天见到的屯堡,这已经是经过多次修复加固的屯堡。”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李仁亮说,烽烟四起的岁月已经远去,屯堡留给世人的只是石头上的记忆,而今天的李家寨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全新的生活,他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保护好这悠悠的乡愁和民族记忆。


如今,在群山环抱下,李家寨除了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古军事屯堡遗址等人文景观外,还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蒲新区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探险为一体的新旅游区。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这里的红豆杉、檬子古树和古柏树群构成李家寨的一道生态奇观。




在这里有上百棵珍贵古树,树龄都是上百年,它们是“活化石”“活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承载着中桥村的记忆和村民的情感。每一颗古树都是一块“心头肉”,而为了保护好它们,中桥村可下了不少功夫。



“一直以来,中桥村党支部非常重视古树保护工作,总会不定时开展保护工作。为了更加科学有效推进古树保护工作,中桥村党支部成立‘古树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始定期开展义务刷树、生态养护、防治病虫害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桥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刚说,保护古树不止有他们,也有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


“这些古树是祖辈给我们留下的‘绿色遗产’,世外桃源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好好保护它们。”居住在古柏树群旁的村民冯发现说,他们已经把保护这里的树木变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山水优存,民生可兴。立于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的护林碑至今犹存,从石碑上“真正是好”清晰的大字以及“禁止乱砍乱伐”等模糊小字便可以看出,保护生态坏境的思想,其实古来有之。


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的李族人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制定了防止砍伐树木的族规,并将族规刻于石碑上,告诫后人要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这也是李家寨现存如此之多古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地人也称此碑为“罚碑”。石碑至今犹在,族规早已成为李族人的一种信念、一种信仰。




看青山,上百年的沧海桑田,孕育了中桥村的这片林海,殷实的“生态家底”是中桥村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





如今,中桥村的古树依旧生机盎然,继续荫蔽着古树下生活的人们。行走在中桥村,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三渡镇柳田村:村美 民富 产业兴 群众乐!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虾子镇三台村:农旅融合书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乡愁印迹丨喇叭镇高山村:“+”出来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 新中街道文武村:传统与现代交织 共绘乡村新画卷






全媒体记者:覃娟、李孟娇


制作:蔡桃颖

编辑:祝玲玲

审核:宋亮亮、王煊予

监制:李英华

微新蒲
一座新城,无限可能。微新蒲,新梦想。更多新城新事,就在微新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