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民众如何了解真实的中国?

文摘   2024-09-01 11:32   美国  

近期,《环球时报》联系多位驻中东国家记者,请他们讲述观察到的该地区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渠道和现状,以及如何能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中东彼此之间的“民心相通”。

▍对获取中国信息的需求在增加

有长期在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土耳其等国工作的记者表示,能真切地感受到中东民众想要获取更多中国信息以及愿意与中国人交朋友的热情。阿尔及利亚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记者法特梅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中东地区民众都渴望了解中国,并期待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据在伊朗工作多年的姜先生(化名)讲,这几年,很多伊朗人对中国越来越重视,学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都知道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良好。

驻中东多国记者发现,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经常通过本国媒体和驻本国西方媒体的报道来了解中国。以土耳其为例,该国的官方媒体包括阿纳多卢通讯社、土耳其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台等,其中阿纳多卢通讯社等媒体有驻华记者。此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老牌欧美媒体均在土耳其深耕多年,设有专门的土耳其语频道或新闻网站。土耳其官方媒体关于中国信息的来源很多也是西方媒体,少部分引用新华社报道。从受众角度来看,西方媒体主要面向有欧美教育背景、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的土耳其民众。相较而言,本国媒体的受众基数更大,影响力更强。

有获取中国信息需求的土耳其民众,在本国以及西方媒体之外,也经常选择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作为信息来源。《环球时报》驻土耳其特约记者了解到,半岛电视台等中东媒体虽也受西方媒体影响,但在报道中国新闻时能保持相对客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西方媒体虚假信息的误导,且其关注点更贴近中东国家视角,更易被土耳其民众接受和认可。

以近期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后称《北京宣言》)、推动巴内部政治和解一事为例,一些西方媒体和土耳其媒体对事件仅做了陈述性简短报道,并不突出中国在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发挥的重要斡旋作用。半岛电视台的相关报道则更为全面,指出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工作,并制作题为《为什么中国斡旋的协议使巴勒斯坦人团结起来》的播客节目,对中国智慧和中国作用做了更好的阐释。

土耳其民众巴哈尔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该公司与中国有长期业务往来,因此他持续通过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关注中国信息。他表示,《北京宣言》签署后,自己通过半岛电视台了解到背后的故事,认识到中国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巴哈尔称,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立场和做法明显有别于西方,令他印象深刻。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做外贸生意,因此很关注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动向,西方媒体长期唱衰中国经济,相关报道毫无参考价值,他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真实的中国。

对中国有浓厚兴趣或需要了解特定中国信息的埃及群体,如学者、商人等,他们会主动通过互联网、学术期刊以及中国官方渠道来获取信息, 这些深入获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西方媒体对中国有倾向性的报道。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为例,上述群体通常会查阅中国官方发布的声明、白皮书,或通过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开罗大学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哈桑对《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说,虽然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很多都是从负面角度出发的,但是通过更多元的渠道,他能看到中国的多面性,“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据记者观察,阿联酋官方媒体阿联酋通讯社定期编译发布中国相关消息稿件,信源以中国官方媒体为主。阿联酋其他媒体也接受投稿,在关于中国的报道中以中阿经济合作成就等正面内容为主,也偶见对中国发展数据及政策的解读。

目前中国与中东出版界的合作取得了不小成就,为增进民众间的相互了解架起了新桥梁。驻外记者了解到,红猫出版社是土耳其最大的图书出版商之一,在土境内设有十余家实体书店和4家网络书店。近年来,该出版社与中国同行合作密切,先后以土耳其语出版《隐身衣》《古船》《穆斯林的葬礼》等一批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为土耳其读者了解现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窗口。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当地读者对合作前景充满期待,认为中国有许多优秀作品,但被翻译成土耳其语的并不多。他们期待有更多出版商加入合作阵营,把两国优秀文学作品互译出版,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社交媒体打破西方刻板报道

社交媒体成为中东国家年轻人了解中国的一扇新窗口。在沙特生活的阿伊德告诉《环球时报》驻阿联酋特约记者,他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刷短视频,“经常看到与中国相关的内容,有美丽的山川景色,也有一些中国产品的测试视频,这些都很吸引我,让我很想去中国看看”。

记者在卡塔尔采访时,曾与几名在中企项目实习的大学生交流。在谈及为何选择来中企建设项目实习时,他们说,在短视频平台中看到过关于很多中国“基建狂魔”的内容,因此想来感受一下。正如黎巴嫩“阿拉伯人看中国”网站总编辑拉亚和《环球时报》记者交流时所说,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向全球受众传播中国内容的有效手段,上面关于中国旅游的视频有助于展示积极而有吸引力的中国形象。这样的平台使中东地区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看到不受西方媒体影响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客观认知。

有数据显示,土耳其网民数量总数约7441万人,占总人口的87%左右,其中TikTok的活跃用户有3773万左右。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任秋凡告诉《环球时报》驻土耳其特约记者,她在与该国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土耳其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中国是普遍现象。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时尚穿搭、美妆产品等的各类视频非常流行,生动鲜活的视频内容刷新了学生此前对中国的认知。不少学生认为中国是一个科技先进、经济活跃、文化多元的国家,心生了赴中国旅游的愿望。相较之下,西方传统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则显得较为刻板,土耳其年轻群体不再愿意盲目相信西方媒体,且更有意愿亲自到中国去“眼见为实”。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埃及的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社交媒体也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开罗大学的一场学生座谈会上,许多年轻人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中国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年轻一代的想法。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学生娜黛表示:“通过社交媒体,我看到了生动多彩的中国,这与西方媒体描述的完全不同。”

▍“建立起供双方媒体共享的专家学者库”

驻外记者在工作交往中感受到,与中东国家民众了解中国的愿望和热情相比,当前双方人员交往仍然相对有限,有效的沟通渠道仍然不多。据了解,中东国家官方媒体驻外记者站多集中设立在本地区国家和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记者站则相对较少。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东国家获取有关中国信息的渠道。

沙特一家智库的研究员穆罕默德·萨迪克最近很关注中美科技竞争。他表示,平常搜索资料时发现很多报道是从西方角度出发的,需要耗费特别多的精力才能找到来自中国方面的权威内容,“熟悉之后才知道要先找到中国权威媒体网站,然后在里面搜索就比较容易找到想要的信息了”。

阿尔及利亚媒体人法特梅表示,近些年来,该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明显多了起来,但是记者认识的中国专家却比较少,这让她感到十分头疼。法特梅在对中阿峰会等重大新闻进行报道时,不得不求助于中国同行,请求后者为她联系中国国内专家,以向阿尔及利亚民众展示中国在一些重大事件上的看法。法特梅感慨地说,中东国家和中国需要建立起专家学者库,以供双方媒体共享。

黎巴嫩“阿拉伯人看中国”网站总编辑拉亚表示,尽管有许多黎巴嫩媒体发布与中国有关的报道和新闻,但问题是,这些报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西方的观点,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现实。拉亚认为一些当地媒体引用中国权威信息的报道还不够多。他表示,中国媒体和阿拉伯媒体之间应该开展更多合作,这不仅是为了扩大彼此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也是因为双方都需要准确、权威的信息来更好地服务民众。

《环球时报》驻土耳其特约记者认为,西方媒体在中东地区并未完全把持媒体话语权,因此中国仍有很大空间让更多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此外,西方媒体的公信力在巴以冲突等事件的影响下受到质疑,当地民众摆脱西方媒体偏见、客观认识中国的主观意愿正在不断加强。

不过,中东国家以土耳其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语种为主,而且这些国家文化习俗与中国有较大差异,因此如何有效向中东民众传播信息,是一个问题。

有人建议,在新闻内容制作上,应该更加因地制宜,将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做本地化处理,突出文化交流互鉴等软性内容,以提高当地民众了解中国信息的积极性。在伊朗生活的姜先生认为,要加强中东民众对中国的了解,需要促进更多民间交流,包括学生层面的以及企业层面的。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也表示,对那些需要了解中国特定信息的中东国家民众,我们应该与他们增加学术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以促成更全面的信息传播。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在年轻人中扩大宣传,是增强中东国家年轻一代对中国认知的有效方式。中国应继续发挥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优势,同时在对外宣传中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以构建更加真实、立体的国家形象。






















看中东 DeepMENA
中东商业资讯第一中文自媒体,全网覆盖20万订阅者,利用本地化优势围绕产业落地与投资提供出海咨询服务,孵化或合作高增长潜力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