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陶军,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本文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的论证,从写作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和撰写策略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原则上,应从高处着眼、以“本子”为本、以评者为中心,练好科研论证必备技能。过程上,宜精心选题、揣摩范本、认真撰写、反复修订完善。总体策略上,需依提纲撰写、分清楚详略、扣得准主线、条目化呈现、尽可能概括、展示好功底,做到科学谋篇布局;重点内容上,要写好“引言”、做好综述、提炼好研究价值等,做到形神兼备、细节出彩,高质量完成项目论证写作。项目申报不可片面追求速成捷径,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才是根本之计。
项目申请书或论证书,是科研活动中的重要载体。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权威、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其评审素以严格、规范著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往往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是教师职称晋升、人才计划评选的核心条件,立项数量、类别和结构等更成为衡量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被当作各类学科评估不可或缺的依据,备受各界瞩目。加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立项率较低,成功获批不易,其申请书的论证写作自然也广受关注。有学者意识到国家社科基金能否获批选题至关重要,从特定学科角度对此展开分析,也有学者集中探讨了申报技巧、规范等问题。笔者多年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服务,较为熟悉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培育、申报论证、材料受理、评审立项等各环节,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实践经验。近年笔者注意研用结合,就科研项目资助等课题,从学理层面思考钻研,形成数篇专论;在本单位项目申报动员、内部研讨交流、具体申请书评点修订中,陆续总结有不少心得体会,撰写制作过多种材料。
笔者认为,获批项目最终要靠打牢根基、潜心努力,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也至关重要,其写作水平与申报结果常常直接相关。今借《写作》组稿之机,集中梳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论证写作的有关认识、体会和思考。限于篇幅,主要反映个人实际体会较深之处,分写作的原则、过程与策略三部分来阐述。文中所讲的申请书及相关要求,主要针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含青年项目)。
一、写作原则:心态、重心与视角
高层次科研项目不仅代表同行的学术认定,带来有力的条件支持,有助于学者明确主攻方向、坚定学术自信,还是科研评价、学术晋升的核心指标,竞争极为激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含青年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全国申报总量仍然达到3万项左右,最终立项的重点、一般、青年项目共4600项上下,立项率15%左右,相当于六个半申报者中只有一位成功,或者说一般要申报多年才能成功一次。项目申请书撰写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巨大压力之下,总有不少申报者心浮气躁、患得患失甚至中途放弃。多年项目申报组织和培训动员经验表明,在正式论证写作之前,很有必要厘清一些关于项目申报的基本原则,让申报者在心理上做好充足准备,在基本方向上进行精准把握,以保证其在一个较长时段内能沉下心来分析研判、思考论证、写作修改。
(一)高处着眼 首先要回到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初衷,从本源上认识科研项目的宗旨和特点。以科学基金等形式实施科研资助,是现代国家通行的法定职权。科学基金制度依循知识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有限学术资源科学分配的必要之举,旨在通过对个体科研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资助,来实现促进全社会知识创新、增进公共利益的目标,具有鲜明的竞争性、专业性、公共性、责任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强调,要以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推出代表正确方向、体现国家水准的成果等等。因此,申报者需要放平心态、正确看待竞争,积极将个人自由探索与重大问题、学科发展、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从更高站位来策划选题、设计内容。
(二)以“本”为本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及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评审,不管是采用先通讯评审、后会议评审的方式,还是单纯采用通讯评审,都未设置陈述或答辩环节,换言之,项目申请书(俗称“本子”)是评审专家进行项目评审的唯一依据。这个道理看似极其简单,但在内部论证研讨中,总有申报人对专家提出的恳切意见忙作分辩,说相关内容“以为人所共知”“其实早已想到”“忘作专门说明”等。须知在实际评审中,申请人的实力、水平、积累、努力和思考,都需要靠且只能靠提交的“本子”来说话,“未写明”即等于“不存在”,没有任何解释或申辩的可能。尤其是在双向匿名的通讯评审中,即便是学养深厚的会议评审专家,也曾有因仓促填报而未通过初评的情况。这既体现项目评审程序之严格、实施之周密,也充分说明,全神贯注写本子、打磨本子,是项目申报的中心工作。
(三)评者中心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论证活页由5名同行专家评审,主要为各学科正高职称教师,每年共邀请6000位左右专家,每位评审约30份材料,该轮通过率为25%。要成功说服评委、脱颖而出,在普遍采用网络通讯评审的情况下,好的本子除选题精当、内容扎实、逻辑严谨外,还应格外注意符合评委阅读习惯,尽可能在行文、编排、版式等方面多下工夫,明晰层次、概括要目、突出重点、精心排版,减轻电子文档评阅负担。“本子”是要给人看的,个别申报者拖到最后一刻才勉强完成,自己都不忍卒读,那对评阅专家显然更不“友好”,势必获批希望极小。申报者长期沉浸于某一问题,容易受制于狭小领域或方向上的思维惯性,出现自说自话或想当然的情况,如能多了解本学科同行或其他领域专家的观感,主动转换为他者视角,则可破除很多执念、优化很多表达,起到很好的纠偏或补足作用。其实,很多评审专家就在申报者身边,评审者、被评者的身份也时常彼此转换,更宜多找机会诚恳交流、虚心请教。
(四)必备技能 项目论证写作,有时被简单化地称为“填表”。对于形式繁多的文牍、表格,科研工作者深受其苦,或视之为形式主义,心生抵触;或目之为雕虫小技,不加重视;或因其复杂繁难,望而生畏。然而,项目论证写作不同于填写信息简表,核心在于综合展现申报者的学术功底、研究实力、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可以说,写“本子”是个技术活,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度繁荣、快速发展的学术环境下,科研项目、人才计划、重点学科、高端平台、学术奖项等激励政策是科研体系的重要支撑,与科研工作者的个人晋升、单位发展相伴相随,相关“本子”写作的能力与水平,在上述学术资源的激烈竞争中极为关键。因此,如同论文写作、语言表达之于学生个人,科研项目等论证“填表”,贯穿科研工作者整个学术生涯,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态势,相关能力是科研工作的基本素养,不可轻视,更不可回避,是必须用心掌握的傍身之技。
二、写作过程:从选题构思到撰写修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证活页只有区区7000字,但项目申报绝不是单纯完成材料填写。项目申报有一个积累、转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首次申报即告成功,也来自对长期积累的较好消化运用。如果基础不厚、理解不深,只单纯对照申报指南中的选题,一门心思蹭热点、抓话题、赶潮流,则只能大而化之地围绕所选话题进行逻辑推演、文字铺陈、构想空谈,在同行专家的专业审视之下,除个别学界均无较多积累的应急类研究之外,几乎难有成功的可能。因此,一些单位将项目申报组织动员工作大大提前,或预作前期培育,有心的申报者更是早作准备、早定选题,用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持续思考、发表成果、参加交流,努力提高项目申报的内在质量。
就单次项目申报的自然过程而言,可分为选题、构思、写作、修改等阶段。下面结合重要性和针对性,对关键环节专门进行说明。
(一)精心选题 选题是项目论证写作的起点。同行专家经常提示,甄别选题是评审时的关键一步,好的选题容易脱颖而出,陈旧平淡、语义不通的选题则难以引起阅读兴趣,常会早早出局。确定选题是个审慎思考的过程,需要扎实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学习通知文件、体会项目要求,比如,国家社科基金要求“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等;二是研读当年课题指南、回顾往年立项名单,这些须在全国社科工作办网站认真查询,以避免选题重复,并掌握课题名称的内容宽窄、句式特点;三是把握学术前沿、关注热点问题,中央重要会议报告、国家发展规划、各学科评述展望等资料可重点参考;四是盘点自身积累、找准努力方向,对照以上各方面要求和自己优势特点来最终确定选题。要注意不同角度的结合与平衡,例如,国家目标和个人兴趣,问题导向和研究基础,创新价值和完成难度等。之后,还应对选题名称进行精心锤炼,做到言简意赅、概念清晰、表达精准。选题过程中的一大疑难,就是追热点还是挖积累的问题,申报者有时容易陷入舍弃自身积累而盲目追逐热点的误区。其实,积累深、基础厚才能想得透、讲得明,同行专家对此不难在字里行间作出判断。就个人经验所及,青年教师最初连年更换热点选题均告失利,最后基于博士学位论文深耕拓展而申报成功的情况不在少数。
(二)揣摩范本 写本子是个技术活,需要一个学习、揣摩、训练的过程,快速提高项目论证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认真参照往年成功申报的范本。好的范本能在选题、逻辑、论证、表述、格式、排版等各方面提供有益启发,有助于确立高起点、避免走弯路,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需要注意范本选取的针对性,不同学科各有其习惯范式、学术偏好,不同类型研究也各有其侧重点、关注点,要尽量选取学科、类型相近的范本;文无定法,申报成功的本子也并非面面俱到、尽皆完美,要注意甄别具体优长,吸取其有益方面。笔者在征得原申报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个别论证得法、填写得当、层次清晰、版式清爽的成功范本专门加工,深入总结其优长、独到之处,在各部分加上详细批注、点评,作为资料供后来者参考,产生较好反响。项目论证写作本是应用文体,有其通行规律和要求,众多珠玉在前,申报者不宜固步自封、单纯闭门用功,而应主动借用他山之石,博观约取,充分消化后为己所用。
(三)认真撰写 项目论证写作有相对统一的规定提纲,国家社科基金论证活页要求填写: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和应用价值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框架思路、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创新之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预期成果(形式、去向及社会效益等);研究基础(代表性成果、核心观点);参考文献。近年要求有几点显著变化,例如,研究价值要求交代相对于同类已立项目的新进展,框架思路要求列出研究提纲或目录,研究方法未继续要求在“研究内容”部分作专门介绍,研究综述、预期成果、前期基础、参考文献等已明确要求略写等。以上内容,不是简单地对照表格进行信息录入,有的需要大量查阅资料,如研究进展、已立项目;有的需要系统思考设计,如研究内容;有的需要深入概括提炼,如研究价值、创新之处等。并且,要在总体框架、规定字数的限制内,充分论证展示进而赢得评委认可,其难度不亚于学术论文写作,需要申报人充分保证时间、全心专注其事。
(四)修订完善 好本子是改出来的,早启动、早写好、多请教、多修改,是申报成功的不二法门。国家社科基金要求项目论证“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本子初稿完成后,可由自己、同行专家、同事朋友等进行多轮交叉审读,对照以上要求提出修改意见。还应注意从他者、读者视角,看本子是否充分展示申报人自我实力、体现应有水平,是否文字表达晓畅、版式编排友好、利于评委阅读,是否已作认真校对、毫无文字标点差错。此处介绍两点较具操作性的经验体会。一是“先听讲述再看文本”,与较有经验的同行或管理专家重点交流时,可先由申报人口头讲述宏观构思、总体线索、精彩之处,然后再请对方阅览文本,看所想、所讲、所写是否吻合,想得清才能讲得清,但讲得清未必写得清,此法常能迅捷找出薄弱环节,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二是“跳出本子看本子”,申请书需要遵照规定提纲,但亦不能完全生搬硬套、过于受其束缚,照章写完初稿之后,常有言不尽意甚至言非其意之感,这时需要掩卷复盘、重头梳理,将遗漏的亮点、精华内容,有机融入、充实到相应部分。
本文刊载于《写作》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