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致敬工匠人物 | 胡海森:山穷水尽处 柳暗花明时
民生
2024-11-08 19:39
贵州
——记“贵州工匠”、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机务段遵义运用车间指导司机胡海森“有困难的、难以完成的任务里恰恰蕴藏着机会,这也是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时候。”从业24年,80后胡海森可谓迎难而上,一路繁花。胡海森是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机务段遵义运用车间的一名指导司机,初入职场时也不过是个年仅20岁的“愣头青”。可这个“愣头青”有些不一样,他爱学习、勤思考,在电力机车运用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困难“绊脚石”变成个人成才“垫脚石”。机车乘务员由于工作时间不固定,集中学习一直是困扰机务系统的一大难题,要想实现培训全覆盖更是难上加难。担任指导司机后,头脑灵活的胡海森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做成一套套题目,由乘务员利用空余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答题。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大家的答题次数、答题分数、易错题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乘务员进行追踪和帮教。“哪些人学了,哪些人没学,他这里都一目了然。”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管理人员工作量及培训成本,更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尝到甜头后,胡海森又利用休息时间,在LKJ操作培训、机车应急故障处理、弓网故障处置、防断钩操纵、一体化考试等方面做出试题数十套。在同事们看来,不提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改进创新,这是胡海森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车间网络考试项目多、人数多,每天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统计未完成考试的人员,反复通知相关事宜也是个麻烦事。别人遇到问题估计都会绕着走,可胡海森偏不,在得知可以用公式快速解决的办法后,他天天学习、研究。仅用一周时间,胡海森就建立了数据库,做出了新的统计方法,每个人一眼就能精准找到自己。后来,他又利用所学继续钻研,创造了适用于指导司机工作的多种统计方法,使原本1小时的工作量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胡海森深知新生力量对于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参与“传帮带”,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心得悉数传授给大家。不论是新来的学员,还是即将考司机的副司机,或是参加技能竞赛的司机……利用休息时间,胡海森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机车原理,带着他们做高低压试验等。面对操纵经验不足、业务能力底子薄的年轻司机遇到不会处理的故障,胡海森总会及时出马,指导他们成功处理一起起机车故障,保障列车继续运行。他还经常利用添乘、日常学习、岗位练兵等时机给大家讲述故障现象,教大家如何处理常见的简单故障,有机会还会亲自给大家演示如何查找和处理故障。这些年来,胡海森年均组织培训2000余人次,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技术业务过硬的技术骨干迅速成长起来,每年都有几十人顺利考上司机岗位,多人从高级工晋升技师。在胡海森的影响带动下,机车乘务员的应急故障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仅他所在的指导组每年防止各类事故就达200多件,铁路多拉快跑有了更好保障。去年,集团公司准备开通兴隆场至贵阳南直通车,其中赶水至兴隆场段为新区段,不仅新增车站18个,铁路信号闭塞方式也增加了自动闭塞方式,错漏输风险也随之增加了10多处,开通压力巨大。胡海森领命带队赶赴现场进行风险排查,收集各种资料汇编。经过10多天反复试验和修改,他写出了贵阳南至兴隆场防错漏输提示卡,乘务员对照操作就能避免因对值乘区段不熟造成错漏输事故的发生。他还对直通车乘务员进行了自动闭塞规章、LKJ操作、非正常操作等培训,60多人全部合格,确保了兴隆场至贵阳南10对直通车的顺利开行。从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到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成铁工匠,再到今年9月被命名为“贵州工匠”……在胡海森看来,每一份荣誉,都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梦想花开靠浇灌,智慧点亮前行路。”胡海森没有豪言壮语,他能做的就是迎着困难上,为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供稿: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程瑞林
贵州工会
服务职工群众,关注社会热点,传播工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