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靖远发现的距今上亿年前“精美”恐龙“脚印”

民生   2025-01-11 10:42   甘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公布了一项重大发现,在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发现了一批白垩纪时期斯氏跷脚龙足迹,距今1.3亿至1.2亿年,为甘肃记录的迄今保存最好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之一。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

据悉,早在20世纪70年代,乌兰镇一个村落在修河堤时,暴露出了白垩纪的岩层。2023年6月,研究团队对该化石点进行了考察,并对岩壁上的恐龙足迹展开研究。该足迹点位于一处悬崖,悬空在一人高的岩层底部,面积约6.2平方米。

研究表明,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为三趾足迹,至少有67个,长度范围在11厘米至21厘米之间,都没有保存第一趾和尾迹。第二趾与第四趾的趾间角较宽等特征,使其可以被归入中国侏罗—白垩纪常见的斯氏跷脚龙足迹。这些恐龙“脚印”保存完好,组成了12道行迹,在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中比较少见。

密集的恐龙足迹还揭示了造迹者一些可能的行为学信息。重建显示,这些斯氏跷脚龙的臀高约0.6米至0.9米,体长最大可达2.5米,行走时几乎呈直线。研究团队用异特龙的复原三维数据模拟后发现,这些体型相似的兽脚类恐龙是以步行速度行进,前进时形成相对密集的阵型,个体彼此之间的距离低于身体宽度——这表明造迹者具有群居行为和自我防卫意识,它们彼此靠近很可能是为了减少个体的警戒压力,防止被天敌捕食。遗迹学研究表明,至少一些类群的小型双足恐龙具有群居行为,乌兰足迹点的发现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乌兰镇的岩层属于河口群,是我国四足动物足迹数量最丰富、多样性最高的白垩纪地层之一。此次发现标志着乌兰镇成为白垩纪河口群中第5个足迹富集的地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认为,这些保存完好的足迹刻印下白垩纪恐龙生活的一瞬,不仅为斯氏跷脚龙足迹在中国下白垩统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也为研究者深入了解其足迹形态、行为学提供了新线索,具有重要的科研与科普价值。

靖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馨婕 于子玉

一审:戴秀梅

二审:高巍

三审:张强中


靖远电视台
见证靖远发展,讲述您身边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