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逐梦 | 中国在这儿“种太阳”

文摘   2024-10-24 22:12   四川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授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491个集体“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张权权等792名同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中核集团7个集体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11名个人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幸福中核策划“擎旗逐梦”专题,将陆续刊发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的事迹,以激励核工业各单位、中核人砥砺奋进新征程。


西物院:

中国在这儿“种太阳”


他们

用热血开发聚变能源

如基石奠定强国根基

他们

用青春逐梦人造太阳

似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他们

用智慧点燃蓝色海洋

让梦想指引未来方向


中国聚变人

怀揣着对“太阳”的执着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翱翔







青春献“三线” 启航聚变梦

20世纪50年代,钱三强、李正武等科学家建议将核聚变即热核反应研究列入国家“12年科技规划”,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自此,热核聚变研究在中国正式启动。


1965年,1000多名优秀毕业生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向往,义无反顾奔赴“三线”,来到祖国大西南四川乐山,他们是我国最早从事可控热核聚变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西物院最初的创业者。他们中,有人告别了恋人,有人离别了亲人,远离家乡,几经辗转,一路风尘来到大佛脚下。

建设中的“451”大楼


彼时的乐山,山路泥泞,满地坡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科研设施极其简陋,但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无怨无悔,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了这片山坳里,不断探索和突破,为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是聚变梦启航的地方,也是“人造太阳”冉冉升起的方向。


从1965年建院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已走过59年征程。





砥砺前行路 聚变谱新篇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在西物院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持续钻研下,我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8月,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一号(HL-1)在四川乐山终于建成,并于9月21日顺利启动,投入运行。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进入大规模物理实验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环流一号的建成、调试和运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物理参数,为后续聚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也不断激发着西物院聚变科研人员的信心和斗志,更加坚定追逐“人造太阳”梦想的决心。

中国环流一号


此后,西物院持续深研,勇攀科技高峰。2002年,中国首个带偏滤器位形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二号在成都建成;2006年该装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5500万度创造新高;2009年成功在国内首次实现高约束模,加快了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的进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聚变界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勇毅向未来 逐梦再出发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核聚变能作为清洁、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聚变事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西物院更是锚定聚变点火目标,勇担推动核聚变能发展重任。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2020年,西物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建成并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聚变研究装置。2023年,中国环流三号成功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运行纪录;2024年,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国内首次等离子体电流超过1.5MA,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在高功率注入、人工智能、大电流和高比压运行方面取得多项前沿性、独特性和原创性科研成果,引起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为我国核聚变研究按下了加速键,国际聚变舞台上,中国之声,愈发响亮。


在探索“人造太阳”聚变能源之路上,西物院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2023年12月,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立,为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年,西物院与ITER组织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作为ITER卫星装置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共同追逐“人造太阳”能源梦想。



在这条“人造太阳”的逐梦之旅上,一项项突破和成果背后,都凝聚中核西物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为聚变研究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在时光的册页里印下了绚丽而又永恒的智慧花朵。如今,中核西物人正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践行“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向着“人造太阳”能源梦想,再次扬帆起航,续写辉煌篇章!




来源|幸福中核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即时讯息、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