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窝
黄舒伟
就要当外公了,我们要给还没有出世的外孙准备旧时的摇篮——“箩窝”。我和老伴跑遍了城关的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箩窝。女儿听说后,就说:“不劳你们费心了,我已经在网上订购了童车。现在谁还要那个古董!”
“箩窝”,它是用竹蔑编成的椭圆形箩筐,筐口镶上椭圆形面板,从面板上生出四条腿紧夹着箩筐,分别装在两条孤形木条上,弧形木条中部着地,只要轻轻一推便左右摇晃起来。
“箩窝”冬暖夏凉。冬天,箩筐里装上稻草,铺上被子,柔软暖和。夏天,箩筐上扣一个凹下去的缕空竹匾,铺上小凉席,通风透气。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家家都有“箩窝”。刚出生婴儿放在“箩窝”里,女人们一边晃着,一边“喔啊…喔啊…喔”地哼着可以随心所欲填词的“摇篮曲”,哭闹的孩子听着催眠般的神曲,便逐渐安静下来,很快进入梦乡。
因此,“箩窝”成了“家奶”(外婆)家馈赠外孙的必备物品。女儿出嫁怀孕后,娘家人便开始筹办“箩窝”、“包被”等婴儿用品。
孩子出生后第九天,娘家人挑着担子:一头是“箩窝”,里面装着被子、毛孩衣服等;一头是稻箩,里面装着老母鸡、豆腐皮、红糖、鸡蛋等,前去贺喜。。
“箩窝”还有一个好处:晚上睡觉时,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将绳子一头栓在“箩窝”上,一头栓在床头上。听到孩子哭闹时,便躺在被窝里拽着绳子晃动“箩窝”,既哄了孩子,又不耽误睡觉。
与“箩窝”相配套的还有摇篮曲,这是家乡女人们口口相传,人人都会哼唱的婴儿催眠曲。那声音舒缓深情,高低起伏,如歌如诉。现在,妻子每每哄外孙睡觉时,还是习惯地哼唱着千年不变的神曲。
时间长了,一到时候,外孙便“喔…喔…啊啊”地哼叽起来。一开始我们并没在意,后来妻子恍然大悟:“哦!大孙要‘喔啊喔’(指睡觉)了吧?”于是,几句调子一哼,外孙便进入了梦乡。
妻子的哼唱是随意的,也没有固定的乐理。我就试着将妻子的哼唱配上了简谱,尽管是人生第一次,漏洞百出,但不怕献丑,附录于此。
来源: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