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海关
综合业务一科
“五位一体”筑牢风险防线
争创内控先锋兵
天津海关所属塘沽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立足于天津海关最大属地涉税业务现场,落实新形势下海关内控机制建设要求,以“实干创新强监管、把控风险促发展”的思路,构建“党建引领、制度支撑、历练队伍、源头管理、数字赋能”的“五位一体”全链条管理模式,强化基层内控责任,争创内控先锋兵。
01
党建引领,凝聚政治行动
1
党建引领内控行动
坚持政治业务一体化,持续对标政治要求、强化政治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总署总关工作部署,动态更新政治要求清单,将有没有落实、落实成效如何作为内控监督重点。
2
党建支撑内控建设
以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支撑内控建设。将政治意识、履责意识纳入支部思想动态分析。将重复差错纳入支委会研判事项,在查执法问题的同时查思想、查廉政,一体整改。将“昏懒庸推贪”治理与“滞瞒逃骗害”防范紧密结合,查摆错误思想和问题表现,强化内控工作思想保障。
02
制度支撑,夯实内控基础
一
完善制度建设 增强制度规范化
制作《塘沽海关综合业务领域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作业指引》,整理《法规制度汇编》,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建立《塘沽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后续监控制度》,设立后续监控组,健全科室内控机制。跟进学习文件规定,常态化对照自查,保持合规敏感性。
二
狠抓业务制度落实执行
落实“人人都是内控人”工作理念,将科室20个内控节点责任到人,形成“上下一起抓、全科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建立“日查”、“月查”两张清单,对71个监控项目由后续监控岗定期筛查、整改。形成通关前后端合力抓内控格局。
三
建立差错通报整改机制
对监控核查中发现的出现频次高的风险问题,结合错误数据及处置情况,与相关岗位关员沟通谈话,就存在的问题开展提醒和督办,提出防控建议,切实落实基层自控的内控责任,达到内控成效与科室管理的双提升。
03
历练队伍,强化内控本领
注重日常教育
从日常入手加强技能培育
采取“通关微课堂”与“三会一课”相结合的方式,将科务会和支部会议、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业务分析和廉政分析、业务管理和队伍管理统筹开展,在日常教育养成中持续提升关员业务技能。
丰富培训内容
从问题入手增强风险感知力
聚焦趋势性、区域性、敏感性问题,防范重大风险隐患,针对食品、动植等领域审单能力短板等开展专项培训,结合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有效性。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基础入手提升通关监管能力
综合业务科室以1+3+X模式联合开展“高质量审单作业”课题研究,绘制通关流程图、溯源报关单申报项、量化分析口岸通关情况,助力干部了解通关链条全貌及与本岗位关联环节,知道报关单每一项为什么设、该怎么审。
04
源头管理,严管理优服务
一
严格属地源头内控管理
从规范申报这一最基础环节抓起。精细化分析企业类型、产品类别、进出口规模,研判可能存在漏证漏核、错报伪报的高风险因素,开展常态化针对性内控。2024年核查整改错误数据232条,规范申报抽核正确率平均达99.8%。
二
将内控范围延伸至对企服务
坚持对未放行报关单每日监控,保持快速通关优势,通关时长进一步压缩。对日常核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通报企业,增强企业自主查发问题能力,更好实现守法便利。开展应享惠未享惠情况分析,主动推送税收优惠政策,2024年原产地证书进口享惠额增长80%。
05
数字赋能,驱动内控引擎
1
丰富多平台多模型内控手段
对监控项目利用H2010、H2018、HLS2017、制度+科技、云擎等多系统调取数据,同时结合商品特点、近阶段执法重点和执法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境开展专项核查。2024年开展专项核查7项,整改问题数据74条。
2
建立“内控+统计”协同机制
每季度开展经开区外贸形势分析,定期联合开展口岸通关情况量化分析,把握辖区整体情况,查找异常变化,为内控提供量化导航。依托报关单质量检控系统排查问题差错,指引现场针对性检查。形成通关科室内控和统计科室分析监督的合力。
3
持续监测整改成效
对核查发现错误数据和风险问题的整改,持续做好量化跟踪监测,确保取得实效。对核查发现的重要异常问题及时向职能部门沟通反馈,防范系统性风险。
下一步,塘沽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将站在“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的政治高度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深入思考如何“放得活”与“管得住”,持续深化“五位一体”全链条管理模式,提升科室内控质量、健全跨科室联合内控机制,为建设“放心”内控工作机制贡献基层力量。
供稿:塘沽海关、督审处
策划:阎斌
编辑:王婕
校对:吕宁、廖雪君
轮值编辑:魏鹏、李一泽
审核:谢玮、袁林、卢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