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我们倡导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协同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心理健康的福祉,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情绪”,当这些“小情绪”出现的时候,您知道该怎么应对吗?您对“精神病”的认识了解多少呢?
一、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仅仅是器官功能出了问题,与道德、品德无关,不应该受到歧视。
二、患有精神疾病后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
患者在精神疾病的急性期,由于感觉、注意力、思维、情绪都出现明显异常,此时患者很难去如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到了维持期,患者与普通人没有明显区别,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
三、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工作、上学、结婚、生育吗?
只要过了急性期,病情好转后,患者各个方面的权利与普通人无差别。2013年出台的《精神卫生法》确保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利益。因为服药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计划怀孕时,需经专业医生先行评估,明确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四、对精神疾病主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的治疗药物主要是西药,结合心理治疗等会获得更佳的效果。“祖传秘方”或者打着高科技旗号的所谓“先进仪器”都不靠谱。如果怀疑患有精神疾病,应尽快到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按医嘱规范治疗。
五、严重精神障碍有哪几种?
按现行的国际疾病分类,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大类。
六、严重精神障碍能治好吗?
以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为代表,病人经过及时、系统治疗,绝大多数都能病情好转或临床痊愈。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强调全病程治疗,急性期与维持期都非常重要,一旦擅自停药或者减药,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因此按医嘱服药是治疗的核心。
七、精神疾病复发的迹象有哪些?
不肯服药或自行停药;难以理解的古怪言行;晚上失眠;疑心重;自笑自语;消沉、少语、闷闷不乐;兴奋话多;容易发脾气。出现以上症状之一,都是复发的征兆,需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就诊。
八、识别与预防
1.积极治疗 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若发现躯体疾病,尽早治疗,不要耽误,坚持规律服药。
2.坚持锻炼 建议患者保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以保持身体的活力,每周3—5次为宜,每次0.5—1个小时有氧运动;做好体重管理,维持健康体重。
3.均衡饮食 在饮食种类上,要坚持多蔬菜、多杂粮、控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适量蛋奶鱼类、少吃高度加工食品的原则。在饮食量上,每天规律进食,不要通过节食获得控制感,或者通过暴食来缓解压力和情绪。
4.充足睡眠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成人尽量保持每晚睡6—8个小时,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避免睡前2小时内运动等。
来源:栖霞区疾控中心
审核:朱俊 刘海明 发布:朱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