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丸,大使命
在甘露藏医药文化展览馆,上千种药材标本分门别类陈列其中。从珍贵的雪莲花、红景天、炉贝母,到常见的甘草、藏青果、珍珠;从动物的骨、肉以及乳酪、酥油,到金、银、铜、铁等矿石,都是藏药的“家庭成员”。
“绿绒蒿清热利湿,镇咳平喘;珍珠养肝明目,解毒生肌;麝香内服治胃病,外敷治跌打损伤;诃子被称为‘藏药之王’,有益于百病,升体温、助消化……”讲起藏药材,次仁措姆如数家珍。
与技艺同步增长的,是她的责任心。在大家看来,次仁措姆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她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有时甚至十三四个小时。2013年6月,在车间制丸过程中,已经站着工作了好几个小时的次仁措姆因劳累过度突然晕倒,全身抽筋手脚麻木,被领导和同事及时送进医院救治。几天后,身体还没完全康复,次仁措姆就回来上班了。
她很少在节假日休息,甚至在孩子或自己生病的情况下也照常上班。“我陪伴家人、照顾孩子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很愧疚,也从心底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说到这里,次仁措姆流下了泪水,采访一度中断。
“她把工作看得高于一切,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生产出高质量的藏药产品倾注心血。”次仁措姆的同事这样评价。
这样的初心,源自对藏医药文化真挚的热爱。
时针回拨到1982年,次仁措姆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西嘎村。从小,她便喜欢学习藏医药知识,翻阅《四部医典》等经典医书,对纷繁芜杂的医学理论有着浓厚兴趣。潜移默化间,内心便种下了从医的种子。
也正是因此,从当学徒那天起,次仁措姆就不断地向经验丰富的制丸师傅们请教,边学边干,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制丸工人。
“当一名合格的制丸工人就要下苦功夫。”成为车间主任后,她每个月都会在车间里分批分期进行现场培训,同时把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分类研究并拿出解决办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次仁措姆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在车间“传帮带”,参与制定和完善生产藏药的行业标准等。
“藏医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守护万千人民健康的事业。能够从事藏医药工作,我认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所以我愿意将它作为我一生的事业和使命。”次仁措姆说。
让藏医药造福更多百姓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次仁措姆视野更加宽广,站在更高角度思考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导致了西藏高原人群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回想起过去,“因病致贫”像一根刺,扎在高原百姓的心中。次仁措姆感慨地说:“是党中央带领我们彻底摆脱贫困,创造奇迹,我们内心充满感恩。”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支持藏医药工作,推进藏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藏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藏医药知名度越来越高,来到西藏的游客纷纷购买藏药;藏药生产逐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产值进一步提升;藏医药甚至走入国际视野,成为开放交流的“名片”……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次仁措姆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2024年4月,次仁措姆代表向职工宣讲全国人代会精神。(代表供图)
“作为代表,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每一次调研走访,倾听百姓心声,都让我更加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再将这些声音带上全国人代会。”
次仁措姆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当好人大代表。在工作之余,她拿起书本和纸笔,逐字逐句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度,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为自己做好代表“充电”。
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她看到文中提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感到十分振奋。“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瑰宝,要守好这份历史的馈赠,创新很重要。”
在2024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次仁措姆提交了“关于打造藏医药科技创新和优势成果转化高地,助力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藏医药文化保护与开发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产业化发展。”次仁措姆认为,藏医药保护性开发的重点在于未上市方剂的商品化开发、已上市品种核心功效开发以及藏药关键炮制技术的标准化与专利保护等。需要相关部门在支持藏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在藏药新药开发、生产技术改造、藏药材进口、藏药材种植技术开发、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藏医药文献挖掘与保护等领域提供政策、资金与人才支持,更好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藏医药。
谈及对藏医药未来发展的期待,次仁措姆很有信心:“希望藏医药走出雪域高原,造福更多黎民百姓。”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全国人大
编辑/刘世康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