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现实早已战胜了德国的傲慢”

文摘   2024-12-09 21:47   德国  
不仅仅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战。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担心中国竞争对手将取代他们成为创新领导者。中国德国商会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德国企业的情绪正处于历史最低点。他们正在想方设法改变战略,并批评德国联邦政府的对华态度。


德国汽车业处于危机之中

一半德企认为中国竞争者将成为创新领导者

德国《经济周刊》9日称,大众汽车当前的危机与该集团在中国做出的决策密切相关。多年前,当中国制造商开始投入到电动汽车产业时,大众、奔驰、宝马等德国制造商错过了这一趋势。他们没有尽早投资,而是眼睁睁地看着新的中国竞争者将一辆又一辆高科技汽车推向市场。现在,他们必须竭尽全力追赶。

不仅是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的其他在华德国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他们必须担心被中国竞争对手的创新实力压倒。

《经济周刊》报道

中国德国商会上周在上海发布的一项会员企业调查显示,47%的公司现在认为中国竞争对手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在五年内成为所在行业的创新领导者。此外,8% 的人表示今天已经是这种情况。

数据显示,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约为71亿欧元,较2023年下降近一半。安永行业专家康斯坦丁·加尔表示:“德国汽车制造商经历了一个漆黑的季度。”德国汽车工业发展很难跟上电动汽车的领先者(例如中国)的步伐。原因是生产成本太高。上游的供应商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和舍弗勒也计划各裁员数千人。

比亚迪第二艘汽车船驶向欧洲

品质不再被视为德国独有的商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许多德国公司似乎都相信,仅靠他们的声誉就足以主宰全球市场,”北京的一位德国顾问表示。但在中国,品质不再被视为德国独有的商标。中国制造商以无与伦比的价格提供创新产品:“现实早已战胜了德国的傲慢。”

据中国德国商会称,德国企业的情绪正处于历史最低点:今年,只有 15% 的企业预计所在行业会有所改善,而 55% 的所在企业预计行业会恶化。展望 2025 年,只有 32% 的受访企业预计会出现积极的发展,而29% 的公司担心会进一步下滑——这也是历史最低点。

56%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需求疲软是三大商业挑战之一,其次是定价压力(52% 的受访者认为)。此外,60%的企业表示2024年经济形势较上年恶化。33% 的人预计 2025 年情况会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92%的德国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这一数值与前几年的结果一致。

中国企业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在中国为中国”

为了走出危机,在中国的很多德国企业都想向本土市场学习。大众汽车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两年前,这家总部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公司大幅改变了在华战略。他们决定中国业务的运营应该更加独立于沃尔夫斯堡总部,以便可以在现场更快地做出决策。

该集团希望适应高速创新。大众汽车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工厂进行了大量投资。这里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的落后地区,但现在已发展成为电动汽车中心。大众汽车现已在该地区牢牢扎根,拥有自己的创新中心。

其他德国公司也在效仿。为了应对竞争和价格压力,他们越来越依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根据商会的数据,40% 的公司现在更加独立于德国总部运营——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 12 个百分点。显然,人们普遍相信德国老板的决定往往与中国市场的现实没有多大关系。51%的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其中 87% 的受访者认为保持竞争力是主要原因——比上一年增加了 8 个百分点。

德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

德国缺乏“中国能力”

德国企业还对德国联邦政府对华态度感到不满。 73%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加重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

“德国企业对中国的承诺增强了他们的创新实力和全球竞争力。这一点在公众讨论中经常被忽视。”周一,华北德国商会执行董事会成员奥利弗·厄姆斯在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问北京之际解释道。德国经济期望得到政治家的更多支持,例如通过有针对性的合作形式加强德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近日访华

58% 的受访公司认为德国和欧盟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对其业务构成了特殊挑战。厄姆斯认为,德国对中国缺乏差异化的理解,也缺乏对中国能力。

私下里,在华的德国经理人的态度变得更加明确。他们认为,德国联邦政府已经走上了“意识形态对抗路线”。这产生了一种充满恐惧而不是乐观的气氛。也就是说,德国联邦政府应该加强对华关系,这也会促进在华德国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

青木在德国
驻德国记者。在欧洲20年,分享让人思考的国际大事小事。 (wx:qingmu191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