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许多人在满足基本饮食需求之后,开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担忧自己的营养摄入是否充足。
在众多的“身体补品”中,维生素凭着自己种多量大并且价格相对友好成为大家的首选。
的确,如果饮食无法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吃点维生素补剂还是可以的。但面对ABCDEK那么多种维生素,该吃哪一种?
市面上的维生素琳琅满目,盲买又存在剂量不一定合适、成分不一定干净、口感不一定好接受等情况,大家该如何选呢?
在这份蓝皮书里,我们将结合大家当下的生活习惯,为你解答: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如果有需求,该如何科学地挑选到安全靠谱的产品?
希望能帮助大家对维生素补充剂有更清晰的认识,也欢迎你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是否缺?怎么补?
均衡饮食,不用额外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把食物分成这几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维生素存在于以上所有的食物大类中[1]。
要想做到真的不缺维生素,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以上各大类食物都吃到,吃得均衡一些。
划重点
如果不确定是否达到每日营养摄入标准,可对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查看)进行简单的自查[2]。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吃各类膳食补剂之前,推荐你关注下DRI,结合自己的饮食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所以,如果你日常真的饮食质量非常好,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维生素补。
不过,饮食均衡看起来简单,实际却鲜少有人能做到,有些人挑食偏食,有些人只爱吃肉,有些人只爱吃素,有些人长期吃重油重盐的外卖......导致营养元素缺口越来越大: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5年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2015年涵盖中国15个省的随访调查数据,发现18-35岁的成年人中,超过65%的存在膳食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风险,其中超过 87%的成年人存在维生素B2摄入不足风险[3]。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3]
长时间缺乏某些维生素或者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会逐渐影响身体健康。对正在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一些重要营养素的缺失,更可能会影响到骨骼、大脑、视力和免疫系统等发育,将来还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运动体质、认知能力等。
大部分人都缺乏的几种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主要跟视力、免疫和中枢神经发育有关。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缺乏呢?
缺乏维A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视力受损,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症、角膜溃疡,严重的甚至失明。
缺乏维A还可能造成皮肤肤干燥、粗糙。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缺乏维A还容易出现呼吸道炎症。
✅怎么补:维A普遍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比如动物内脏、奶油、禽肉和蛋类、鱼肝油、鱼卵等。
植物性食物中维A含量一般,但也可以选择橙色、黄色蔬菜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辣椒、西兰花等。
此外,牛奶中的维A含量非常高。但要注意,别选脱脂牛奶,因为牛奶中的脂肪含量越高,维A含量就越高。
需要注意,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不能溶于水,多余的含量无法排出体外,所以过量补充有慢性中毒的风险。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是个“大家族”,包含维B1、B2、B3、 B5、 B6、 B7,以及你常听说的叶酸 (B9)和B12。
它们充当着身体中的辅酶,承担了人体代谢中的几乎各种化学反应,对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非常关键。就我们国家的情况而言,居民普遍缺少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常见B族维生素缺乏症状[4]
族维生素是维持健康的关键营养素,但很难判断我们是否缺乏。因为缺乏维B,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只会出现比如疲劳乏力、口腔或眼睛不适、食欲降低、烦躁失眠这类表现。
这该怎么判断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B族维生素的来源来看。
B族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主要是谷物,比如,糙米、全麦、燕麦、玉米等,豆类、乳制品、瘦肉、蛋类以及深绿色叶菜中含量也比较丰富。
所以如果你属于以下情况,那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你的B族维生素不充足,甚至可能已经缺乏了:
• 平时基本不吃粗粮杂粮,只吃精米白面;
• 纯素食者,因为维生素B12基本只来自动物性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金枪鱼、牛肉,等等。但这些食物纯素食的人都不吃,长期缺乏B12就会出现精神差的情况。
✅怎么补:维B很“娇气”,食品加工方式会严重影响食物里维生素的含量。
举个例子,维B怕热、怕碱、怕水洗。谷类食物的淘洗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久、水温越高、加工程度越精,B族维生素的丢失率越高;而畜、禽、鱼类食物在高温制作过程中,维生素也损失较多。
所以,为尽量减少和弥补B族维生素的丢失,要注意下面几点:
1. 粗细粮搭配;
2. 淘米淘个一两次就够了,淘得越多,B族维生素越少;
3. 多采用蒸、煮、炖、焖等烹调方式,尽量避免煎炸、熏烤等制作方式。
如果习惯了吃精米白面,建议逐步增加粗粮比例。要是确实吃不下,再考虑吃补充剂。
与维A不同的是,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多余维B都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5]。
维生素D
还有一种维生素,它的摄入途径比较特殊,基本不靠饮食摄入。这就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个维生素家族的总称,按时间发现的前后,分成D1、D2、D3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D3,对阳光里的紫外线特别敏感。我们说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补充的就是这种维生素D。
从源头上来看,人体只能通过两个途径获得维生素D:皮肤内合成、膳食获取。其中90% 都来源于皮肤合成。
维生素D在皮肤内的合成需要有阳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但是现在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普遍不足,尤其是读书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很难保证每天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还有追求皮肤白皙的年轻人,出门也要打伞、全套防晒,当然,防晒、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都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度防晒,会影响维D的合成。
再来看从膳食中摄取维D。实际上富含维D的食物并不多,那些经常被建议摄入的营养食物,比如牛奶、鸡蛋中,维D含量其实都不算高,有的甚至很低。
鱼肝油是维生素D丰富的来源,动物肝脏、奶油中也有一定含量的维D,一些鱼罐头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似乎这些都不太是我们餐桌上每天都会见到的食材。
所以,从主流的饮食习惯来看,光靠正常吃饭,有一定比例的人是难以吃到每日建议维D量的理想水平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缺乏?
假如你在一个日照不充足的地区,或者每天没有充足的时间晒太阳,而且日常饮食又很难做到每天健康均衡,尤其是儿童、孕妇、哺乳期妈妈、老年人,那么你的维D缺乏风险就很高。
如果你怀疑自己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以去医院抽血化验血清25(OH)D。
维生素D有什么用呢?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让骨头更结实。
❎对于成人来说,如果少了它,会造成骨量流失加剧、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风险增加。
❎儿童维生素D缺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长发育迟缓和佝偻病。
❎对中老年来说,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跌倒和脆性骨折。
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维生素D严重缺乏,即使你摄入的钙足量,身体也无法充分吸收。
就像有多处缺口的水桶,就算补齐一块木板,剩下的烂木板依然有可能把营养流失掉。如果你缺钙,要与维D配合一起做好双重补充。
✅怎么补:对于维生素D正常和不足的人来说,每天接受日光照射约半小时,即可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需求,可以晒晒胳膊和腿,暴露的皮肤面积就够了。
在食补方面,在正常的摄入范围内,吃一些高脂海鱼(虹鳟鱼、大马哈鱼等),及维生素D强化食品(如:某些牛奶、早餐麦片)。
都无法满足的话可以考虑额外吃维D补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年版)》的建议,各年龄段人群每日推荐摄入的维D量是这样的:
关于补钙,奶制品是最好的钙来源,和维生素一样,不能通过食物获得足够的钙,才考虑钙补充剂[6]。
维生素C和维生素E
这两种维生素一般从正常的饮食中都比较容易摄入。
维生素C:成年人的每日维C推荐补充量为 85mg。每天吃够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200~350g的新鲜水果),维生素C通常不会缺乏。
不过补足维C虽然容易,但由于维C非常容易溶于水,长时间烹调、用水煮沸,维C的含量都会明显降低。就算只是把蔬菜焯水,也会造成维C的较大损失。所以,生吃、快炒或者蒸才是更好的选择。
维生素E:人体每天需要维生素E的量并不多,而且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中很多都含有维生素E,比如植物油、谷类、坚果类、豆类及其他谷类胚芽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不易随尿液排出。服用过大剂量维生素E的成人可发生出血、肌肉无力、疲乏、恶心和腹泻等症状[5]。
特殊人群,该补还是要补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饮食均衡情况下无需额外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备孕或妊娠期的女性、婴幼儿、消化功能受损的老年人以及患某些疾病的患者,可能会需要针对性补充某些维生素,或者更全面地使用营养补充剂。
备孕及妊娠期的女性,要针对性补充叶酸
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胎儿出生时出现低体重、唇腭裂、心脏缺陷、神经管发育缺陷等畸形。
菠菜、红苋菜、茴香、黄豆、腐竹、鸡肝、猪肝、羊肝、鸭蛋等都是富含叶酸食物。
但是,过高的维生素A 可能会导致出生缺陷,特别是怀孕前3个月。如果要吃,注意限量[7]。
划重点
不推荐孕妇靠吃肝脏来补叶酸。虽然肝脏及肝脏制品叶酸的含量较高,但同时维生素A 含量也很高。
一般成人的维生素A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3000μgRAE/天,50g猪肝或者30g鸡肝就可以达到,偶尔一次吃这么多没关系,天天吃这么多,风险就很高了。
尤其是孕妇,过量摄入维生素A有胎儿致畸风险。高血脂、高尿酸、痛风这三类人群也要少吃肝脏。
刚出生的婴儿,普遍缺乏维生素K
新生儿的维生素K主要不是通过吃得到的,而是靠肠道菌群合成的。新生儿的肠道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菌群,缺乏维生素K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现在在医院里,新生儿一出生就会肌肉注射维生素K,预防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出血。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一方面是不适合外出晒太阳,另一方面是母乳中缺乏维生素D。
消化功能受损的老年人
对这类群体来说,可能是缺乏某种维生素,也可能是更严重的营养不良,需要全面的营养支持,这时就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
单一和复合维生素,
你该选哪一种?
关于补充剂,果壳一直强调,优先食补。
因为身体对于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其实并不大,一般来说只要荤素搭配、均衡饮食(包括多样化的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来源和健康脂肪),多数都能满足身体所需。
但如果你没有精力按照建议去准备相应的平衡膳食,可以考虑服用补充剂。
划重点
对于维生素补剂,人人都不应该过分依赖。只有当你确实无法在日常饮食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时候,才需要补剂的辅助去满足身体所需。
市面上常见的有复合的维生素补剂,也有特定的单一维生素补剂。怎么判断自己该吃哪一种呢?
营养匹配:你是否确切知道自己缺乏哪种营养素?
如果已经明确某种营养素缺乏,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比如这段时间户外活动特别少,就可以考虑补充维生素D。
但这种精准补充,是建立在准确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及日常饮食结构基础上的,这一点最好在医生建议下入手。
如果是日常生活中没有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无法做到每日营养摄入达标,这些情况会更加适合复合维生素来作为预防性补充。
比如:
• 长期单一外卖
• 长期节食减肥
• 有明显挑食/偏食、对多种食物过敏
摄入风险:维生素越多,就越健康吗?
单一维生素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量身定制精确的剂量,但是只吃单一维生素的补剂也有可能过量。
有些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A、D、E、K,摄入过量都会中毒,导致恶心、头痛及肾衰竭等。
所以,如果你没有医生的诊断和处方,不建议自己服用大剂量的单一维生素补剂。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平衡为目的的复合维生素可能会更有助于规避此类风险。
一般来说,复合维生素的配方比较均衡,那些容易过量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剂量一般不会超标,而维生素B、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多了也容易排出,可能就会多一点。
吸收和利用
正规的复合维生素都是经过精心配制,来保障身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并且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相互促进吸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人体利用这些营养成分的能力。
例如,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钙,维C有助于人体吸收铁,维D和维K能相互作用,锌镁一起是1+1>2的效果。
反之,如果选择自己搭配维生素补剂,就必须小心谨慎,充分了解哪些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同时服用或相互冲突。
划重点
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维生素补剂,它们只能作为天然食物的辅助,用于预防性补充,平时不能只依赖补充剂,饮食仍是最安全、最核心的维生素来源,生活中需要有意识地调整饮食结构。
怎样挑选靠谱的补充剂?
1. 科学选购补充剂的流程
补充剂在任何国家都是不需要医生处方的。在自主购买营养补充剂时,也可以参考以下流程,避免盲目选择[8]:
1. 检查现有的饮食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的种类和量;
2. 检查自身近来是否存在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3. 进行饮食调查和调整后,检查相关症状有无缓解,必要时咨询医生,再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营养补充剂,需要哪种;
4. 对比不同补充剂所含的营养素成分、含量及个人饮食摄取量(或选用复合型营养素补充剂);
5. 最后遵守说明书或标签上的剂量指示,并按注意事项服用,必要时遵医嘱调整。
2. 剂量越高越好吗?
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剂量,恰到好处为佳,以免给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
上面我们提到,水溶性维生素(B、C等)是可以随每天的代谢排出的,但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摄入过多是会在肝脏内积累的,长期摄入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过高的产品存在过量的风险。
理论上,产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标注的每日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NRV% (营养素参考值)在100%内,因服用补充剂而摄入过量的风险就比较小了。
但由于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本就可以获取到一部分的维生素,所以对自己的饮食结构不是特别清楚的话,如果担心超量风险,可以选择NRV%值低一些的产品。这样既可以起到辅助补充的作用,也可以避免补充过量造成中毒。
呐兔复合维生素软糖成分表
以维生素A为例,每粒含有200μg,按照3-13岁小朋友每日300-600μg的建议摄入量,成人每日600-800μg的建议摄入量。小朋友每日吃1粒,大人每日吃2粒,完全不会过量,还能有饮食上摄入的富余。
如果你右边的维生素营养成分表上没有明确表明NRV%,也可对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的表格,自己简单计算下。
3. 包含的营养素种类越多越好吗?
复合维生素的种类没有统一标准,产品中维 A、B、C、D、E、K等维生素种类越全面,对日常饮食的补充也就越全面。
市面上的产品除了纯维生素的基础款,也有添加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的丰富款,都可以作为有补充需求的朋友的选择。
市面上还会有额外添加叶黄素、番茄红素、植物甾醇等成分的“加强款”,价格比基础款高出不少,但添加量微乎其微、有些功效成分的效果还有待验证,就不建议大家选择了。
如果你确实有某个功能性成分的特定补充需求,还不如直接买单一补充剂来得实在。
4. 吃药片还是吃软糖?
目前市面上的复合维生素主要有片剂和软糖两类。
如果可以接受且能够坚持的话,无糖片剂类的复合维生素确实相对更优。但由于复合维生素发挥作用的成分质量大,相应的片剂就会大一些,吃起来比较难吞咽,也很难坚持,对成年人和小朋友来说,软糖类可能都会是更愿意吃且坚持吃的选项。
不过,爱吃糖是小朋友的天性,如果要使用维生素软糖,尽量选择适口性好但又低含糖量的产品,同时控制好每日摄入量,也就不必过于忧心。
像果壳市集在卖的【呐兔】维生素,为了防止孩子食用过量,瓶盖还特别做成了童锁设计的密封阻力盖,孩子很难自己打开“偷吃”,每日给孩子按时按量吃,也就不用担心过量了。
总结一下,如果你想闭眼选一款复合维生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筛选:
• 看品牌:品牌过硬,无负面新闻,被抽检查出过产品质量问题的品牌,就不要选了;
• 看成分:营养素种类足够全面满足个人需求;
• 看剂量:单个营养成分含量不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 看味道:味道好,容易坚持吃下去。
果壳市集也有维生素和钙补剂,为大家选择的都是有良好口碑和研发背景的品牌,品控严格,检测报告齐全,有需求的可以放心选择👇🏻
扫码了解更多产品详情
109元/60粒
129元/60粒
1. 几百块的维生素,比几块的贵在哪?
没有太大区别。
比如拿维生素C来说,理论上药品级的维生素C应当按照说明书使用,得确实是适应人群的话再去使用,不过本身“预防维生素C缺乏”就是维生素C药品的适应症,因此普通人吃也是没有问题的。
保健食品维生素C和药品维生素C尽管产品类型不一样,功效成分是一样的,实际上,可能除了单位剂量大小有差别外,两者没有太大区别。
价格比较高的维生素C一般可能会配一些植物提取物或采取一些特别的天然萃取工艺,而不是比较低成本的微生物发酵法,又或者来自某种特定的原料,总之通过各种噱头想要证明它更健康更安全,但这是没有依据的[9]。
2. 吃维生素补充剂对肝肾负担大吗?
不大。
拿常见的维生素 ABC来说,唯一需要特别小心的是维生素 A,因为维生素 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容易蓄积,而动物肝脏中的维生素A含量、维生素A胶囊剂量都比较大,相对容易中毒。
3. 男性和女性用复合维生素有何不同?
男性款的剂量通常更高,这可能是考虑到,除了铁等个别营养素,男性对很多种营养素(比如锌)的需求确实比女性更高。
女性款的铁含量更高、中老年女性款钙含量更高。成年女性对铁的需求量是18mg/d。所以很多复合维生素女性款比男性款的铁加得多。
此外,女性复合维生素中的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成分的营养素加的也比男性多。女性进入更年期(绝经期后)骨量流失速度比同龄男性更快。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改善骨质疏松。
4. 喝高钙奶更补钙吗?
不是。
所谓的高钙奶,大部分是指通过人为添加的办法提高单位含钙量的一种强化奶。
可作为钙剂加入牛奶中的物质有很多,例如碳酸钙、乳酸磷酸钙、乳钙、柠檬酸钙等。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把高钙奶视作牛奶和钙片的一种“捆绑礼盒”。
正如钙片中的钙不如很多食品中的天然钙好吸收一样,高钙奶虽然比普通牛奶的含钙量略高,但是高出部分的钙是人为添加的,很可能不像牛奶天然含有的钙那样好吸收。
而且往牛奶中添加大量钙的技术难度不小。一旦添加的钙剂过多,就很容易破坏牛奶原本的稳定体系,影响口感等品质。
因此,高钙奶的售价一般比普通奶要贵,但高钙奶中“高出来”的钙含量,却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多。
对于普通成人而言,300克普通牛奶加上绿叶蔬菜、豆腐等高钙食品,就可以覆盖每日的钙需求。
对于需要额外补钙的人群来讲,与其多花钱买高钙奶,不如多喝点普通牛奶,或者遵循医生建议服用补充剂[10]。
5. 补充维生素C可以通过泡腾片吗?
不推荐。
它的剂量可能比较高,常见的泡腾片,比如维生素C剂量大约都在500毫克或者1克左右,长期大量吃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
其次是泡腾片中它含有很多的碳酸氢钠,无形当中也会增加钠的摄入,对血压、身体代谢等都没有好处。
6. 儿童应该选维生素AD还是维D?
如果孩子每天可以均衡饮食,奶量足够,一般不用额外补充维 A,可以考虑每天补充维D;但是如果宝宝营养不均衡或者挑食明显,那就可以考虑AD合剂同补,或是今天吃维生素D,明天吃维生素AD,如此交替着吃。
编辑 | 鲁班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