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需求
潜心育才
一.单位简介
中国舰船研究院经国务院批准于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船舶行业唯一学位授予单位。现有25个培养单位,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10个硕士点。
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优势,力学、计算机、通信、控制、光学、兵器、材料、核科学等学科为集合,形成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学科格局。建立了一支以院士、国家和集团各级专家为核心,700多人的导师队伍。
四十余年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200余名。目前共有2000余名毕业生在各培养单位工作,包含82位国家级专家、集团成员单位领导、高级专家,也曾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立于时代前沿的杰出校友。
近三年共毕业54名博士、465名硕士并授予相应学位,其中85%以上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进入中国船舶集团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和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特色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均为承担重大型号科研的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单位,承担了舰船设计、轮机工程、武器系统、水中兵器、水声工程等领域大量基础性、创新性科研项目,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
师生比例高,可实现精细化特色培养,导师来自军工科研一线,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经验,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12人,国家级人才计划17人,重大型号“两总”254人,集团级专家117人,可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同时注重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技能的锻炼,特别关注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过程贯穿以“核潜艇精神”“航母精神”“载人深潜精神”为指引,根植“军工魂”“报国梦”,服务海军装备建设。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船舶科研工作中,普遍对单位了解更深,忠诚度极高,保密意识强,生涯规划能力强,能够长期留在行业内发展,较快成长为技术骨干和高层次人才。
三、报考说明
(一)报考条件
(二)招生方式及类别
1.招生方式:分为全国统考和推荐免试两类。各培养单位均有推荐免试招生名额,具体情况请联系各培养单位详细了解。
2.招生类别: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别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学制3年。
(三)报名
1.报名及考试工作均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或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一经查实,即按照有关规定取消报考、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
3.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4.所有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确认网报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四)考试
1.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详见研招网内的《中国舰船研究院2024年招生简章》。
2.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复试将从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外国语听力口语、身心素质等方面对考生进行综合考量。
(五)录取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按照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在校学习成绩、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综合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拟录取考生的名单。复试、体检及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录取工作一般于每年4月底完成,最终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信息为准。
(六)招生信息查询、联系方式招生信息以各招生单位研招网招生信息为准,各培养单位招生目录及联系方式详见下表。
—END—
供稿 | 招生办公室 李向举
编辑 | 任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