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入选名单正式发布,由叙州区委社工部申报的《四川宜宾叙州:巧用“加、减、乘、除”为基层减负赋能》成为入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依托,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针对社区减负问题,叙州区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工作法,从统筹资源“做加法”、调优规模“做减法”、建章立制“做乘法”、规范事项“做除法”等方面发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叙州实际的社区增能之路。
一是高位谋划,部门协作联抓。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社区减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29个部门、3个街道等治理力量横向联动,明确工作职责,召开专题会议6次,及时研究推动试点工作。聚焦社区反映最普遍的“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等问题,印发《社区减负试点工作方案》,明确9大项任务34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权责关系。
二是用活资源,社会资源联用。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五社联动”模式,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的服务理念,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落实区级专项资金2.23亿元,建立社区治理重点项目库,谋划139个涉及养老、托幼、社区食堂等民生项目,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按照“一社区一品牌”思路,试点建设社区服务品牌,在商业型社区打造“莱茵小灵通”服务平台,在老旧型社区打造“万金油综合服务部”,在城乡结合部型社区打造“帮帮团”服务站点等,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域示范服务品牌建设,链接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等,提供多元服务,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三是全域覆盖,一网统筹联动。按照“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边界清晰、全域覆盖”原则,在原有226个社区综合网格基础上新增339个综合网格,落实“一网格一专职网格员”,同步新增339个网格员,实现每个网格约服务400户居民;针对有“三无”小区的125个综合网格,按照每个网格辐射100-150户,细化为380个“微网格”,新增“微网格员”380名。把社区内的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按照“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工作统一要求”,形成“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网格新体系。
一是合理拆分,缩减社区半径。通过调研走访、需求摸排、实地查看等方式,本着“尊重实际、规模合理、稳妥有序、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考虑了人口分布结构、幅员面积、物理边界、服务供给、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化因素,坚持合理拆分超大社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服务人口过多、辖区面积过大的7个社区优化调整为12个,实现每个社区常住户数不超过8000户,匹配了社区服务承载能力。并结合城乡社区建制规模分类指导标准,探索建立了顺应人口变化规律的社区规模和社区类别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确保社区规模与社区形态、人口分布、地域范围等相匹配。同时,在完成5个新增社区阵地选址的基础上,结合社区亲民化改造,完成实施了主题样板示范社区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将“基层善治”“楼宇商圈共建”等多种治理主题融入社区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合理划分,优化小区布局。针对我区“三无小区”基数大、人口密度大、管理难、矛盾多等现状,对有条件的聚集区域实施围合改造,将172个“三无”小区打造63个有院落感的“虚拟小区”(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有条件实施围合改造的区域,结合公共空间打造、街道景观绿化提升、文化特色融入等,以软围合为主、硬隔离为辅,规划形成有院落感的人群聚集地);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应改尽改”原则,打造3个“虚拟小区”试点示范点位,同步建立党组织、自管组织,设立“吾事吾说”议事角、“睦邻帮帮屋”便民点等,打造有归属感的“幸福家园”。
一是创新派单交办机制。围绕城市建管、社区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建立党建引领“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派单交办机制,依托网格化信息系统,在原有20个报到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了33个,形成“网格收集、社区研判、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群众反馈、区级督导”六步流程,落实“三日受理六日办结机制”,真正为社区“松绑解压”。2023年以来,1500余件派往至区级部门、乡镇(街道)事项已全部完成,办结率100%,实现办事效率倍增。如社区普遍反映“表格过多、重复填报”,交办给民政、组织部门牵头整顿,确定本年度只有18项工作纳入填报范围。
二是创新督导通报机制。建立“专项+平时”双线督导机制,成立指导组3个、督查组3个,以“实地指导+短视频暗访”等方式,实现对全区社区常规指导和区级部门的全覆盖督查,实行常态化适时调度、重点问题挂牌督办,不断强化过程指导和跟踪问效。同步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实行季度一发榜、年终一评比,把督导情况作为“红黑榜”发榜重要依据,始终将奖惩机制贯彻社区减负试点工作全过程,实现督促力度倍增。截至目前,发布城乡基层治理“红黑榜”3次、开出“虚拟小区”物业入驻难、精细化服务水平不够等问题“罚单”20张,及时解决老旧小区停车不规范、居民楼外墙“飞线”等居民烦心事12件。
三是创新逆向考评机制。探索社区逆向评价乡镇(街道)、区级部门考核机制,将政法、住建、市场监管等53个区级职能部门(单位)和3个街道明确为考评对象、14个乡镇作为抽评对象,实行一季度一考评一通报;围绕社区日常工作,把考评重点细分为统筹协调、社区减负、提质增效3类,针对乡镇(街道)的评价内容涵盖深入社区指导工作、支持社区拓展服务空间和服务功能等16项,针对区级部门(单位)的评价内容涵盖落实“双报到”制度、整治随意将本级职能下放社区问题等15项,采取“匿名评价”方式,确保评价内容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参与评价的人数和不同人群占比,明确在街道开展测评时参评人数不少于80人、在乡镇开展测评时不少于40人,人员组成上社区常职干部不少于80%、网格员不少于10%,“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其他代表不少于10%,并采取“匿名评价”方式,确保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同时,根据逆向评价考核中收集问题的具体情况,采取“三个一批”措施,即:对政策明确、有依据的简易事项,立行立改现场解决一批;对涉及部门多、责任不明的复杂事项,协调会商分类解决一批;对对久拖不决、反映强烈的积累事项,集中攻坚重点解决一批,形成“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处置问题、评议问题”的四步工作闭环,切实增强社区话语权,倒逼街道、部门主动解难题、办实事,实现服务效率倍增。目前,已连续开展4个季度社区治理逆向评价考核。
一是有效清除违规工作事项。将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协助办理事项、工作负面事项“三张清单”规定之外的作为首要清理事项,实施违规事项清理专项行动,通过调研走访、社区摸底、街道核实,我区社区协助办理事项有85项,43项规定之外的社区协助办理事项100%清除;同时,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制定规范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制度,更新发布依法履职事项24项、协助办理事项42项、工作负面事项8项。实施“减证便民”行动,针对凡是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凡是可以通过部门内部调查或信息共享的、凡是能提供有效证件办理的,一律取消废止,26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证明事项全面清除,清除率达100%。根据政策法规要求,完善梳理出7项需社区出具证明的事项,明确20项不应出具证明的事项。并做到“印章专人管理、一章一记录”,确保社区印章规范使用。实施“挂牌乱象”整治行动,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牌子进行规范清理,明确室外只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3块标牌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标识;整合归并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内部功能性指引牌,对规定外的进行全面整治。目前,23块社区加挂牌子、13个驻社区机构100%清除。
二是有效整合重复工作事项。针对会议重复开问题,严控社区参会时间和次数,采取整合套开、视频召开等方式,减少频次。截至目前,参会时间同比上年减少30%,会议次数同比下降50%。针对表册重复报送问题,明确每年3月统一申报,形成年度填报表册,明确今年只填报18类表册。针对网络群重复建立问题,明确区级部门不得直接面向社区建立微信、QQ群,乡镇(街道)只建立1个网络群用于工作交流。
三是有效建立工作制度。针对社区减负政策多、乱、杂、不统一等现状,通过多条政策梳理、多个部门研究,围绕“费随事转”“准入备案”“参会培训”等25个方面,制定《宜宾市叙州区深化社区减负增效二十五条措施(试行)》,细化明确每条措施的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确保落到实处;建立叙州区减负投诉举报机制,设立村级减负投诉举报热线和邮箱,畅通基层减负渠道。同时根据群众办事需求,坚持“一件事一次办”原则,印制《社区服务手册》《社区减负宣传手册》等便民服务指南,将就业、医保、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办理流程、方式、材料清晰呈现,提升社区办事效率;切实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化建立长效机制,让社区减负持续开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编校人:汪栩涵
审核人: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