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 是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和法斯宾德、赫尔佐格、斯隆多夫共同引领了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发展, 被称为德国新电影运动斯四杰。那么什么是德国新电影运动呢? 为什么德国新电影运动对当今欧洲电影, 乃至世界独立电影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在文化、政治、经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欧洲电影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由法国电影新浪潮提出了作者电影和导演中心主义的思想, 紧接着就是德国新电影运动在西德展开的“革命”。
德国新电影(New German Cinema)运动原来叫做青年德国电影运动。这个运动发起于1962年春的奥勃豪森电影节,当时有26位德国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奥勃豪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灭亡。我们寄希望于新电影。他们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他们还宣告:我们现在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新影片需要自由。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克服电影的商业性。我们要违背一些观众的爱好,创造一种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这番宣言被认为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正式纲领性文件,它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德国新电影运动可算是给战后的德国电影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影响到了世界电影的发展。
文德斯的电影理念正是建立在德国新电影的理念之上的, 他的电影打破了常规商业电影的拍摄手法, 具有强烈的作者性、思想性和社会性. 文德斯早期的电影最重要的是他的公路电影三部曲, 其中包括: 《爱丽丝漫游城市》1974、《歧路》1975、《公路之王》1976, 这三部公路电影奠定了他在欧洲独立电影界的地位, 同时也让他与美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联系, 因为那时年轻的文德斯作为一位西德的文艺青年也深受美国文化, 尤其是嬉皮士、摇滚乐、拍立得相机、公路电影的影响, 在他的公路电影三部曲中无处不在表现美国文化对欧洲的“入侵”, 以及战后一代迷茫的欧洲青年人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抗、对新思想、新生活以及自由的追求而开始“在路上”的流浪生活。
文德斯中期最重要的电影要数他的柏林天使二重奏: 《柏林的苍穹下》及《咫尺天涯》, 在这两部电影中文德斯以天使的视角展示了柏林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隔离和统一、1990 柏林墙倒塌), 他以天使的视角穿越在柏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 关怀和聆听着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凡人的心声, 最后又以天使降临人间的方式来真实的体验人性的美好、邪恶、纯真、脆弱…天使二重奏可算是文德斯最具史诗性、历史反思性和哲思性的人文主义电影。
当然, 很多朋友也看过文德斯的《里斯本的故事》、《直到世界的尽头》三部曲、《德州巴黎》这些剧情片都带有文德斯强烈的公路电影的风格, 除此之外, 文德斯还有许多即卖座又叫好的纪录片, 大部分是以纪录艺术家为主的包括《乐士浮生录》、《皮娜》、《地球之盐》等, 这些关于艺术家纪录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包括了爵士乐、现代舞、纪实摄影、油画等, 可以看出文德斯的兴趣之广泛, 对艺术领域的各行各业都充满了他独到的见解。
要理解文德斯的电影不能只从电影的表面去理解, 由于文德斯电影中表现了很多直男情结、恋物情结、怀旧情结, 一些观众包括国内一些电影评论人都会带着一些偏见地认为文德斯是一位自恋狂或患有“直男癌”的欧洲老直男电影导演, 这些说法都是很片面的, 我认为在理解文德斯电影之前, 我们首先要知道他所出生的时代, 他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及这些历史记忆对他人生的影响, 作为德国新电影运动的电影大师。
文德斯电影表达了在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的交织与人性的复杂经验, 如果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维姆.文德斯的电影欢迎参加行空间Action Haus 推出的艺术电影系列分享会《欧洲电影大师作品分享会》。
报名费用: 88元/人(早鸟价), 电影片源+直播分享会
适合人群: 电影爱好者、文艺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相关专业高校学生、相关专业留学意向者。(15岁以上)
主讲人:
分享嘉宾:
范美忠
独立学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著有《民间野草》鲁迅解读
《莫若以明》庄子解读
郭文杰
诗人、教者、剧作及导演
出版诗集《谁愿意多些》、《问题解决以后》
实验戏剧诗《狍子戏剧诗》、《诗歌病毒,蒙面诗会》
2005年起接触高古艺术,2010年,开始收藏高古玉
著有诗集《我不想知道那么多水果》《启蒙》《桃花》
艺术评论文集《按摩术》等
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