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城市和地区,聚焦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专家表示,目前万兆光网技术发展逐渐成熟,《通知》的推出有望加速万兆光网普及,进而打开AI应用新空间。
在小区、工厂、园区开展试点
《通知》提出,在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实现50G-PON(无源光网络)超宽光接入、FTTH(光纤到户)/FTTR(光纤到房间)与第7代无线局域网协同、高速大容量光传输、光网络与人工智能融合等技术的部署应用。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万兆小区”试点,具备三代(GPON/XG(S)-PON/50G-PON或EPON/10G-EPON/50G-PON)多模共存能力的50G-PON接入端口覆盖居民小区,可与现网各类接入技术兼容及平滑升级。小区光分配网络设施具备支撑实现万兆入户能力。试点发展云存储、云电脑、云游戏、超高清视频、裸眼3D、基于光感的看家、康养等万兆光网业务。
此外,开展“万兆工厂”试点,50G-PON接入端口覆盖厂房、车间。基于万兆光网的大容量工业PON技术和工业光网技术在车间、生产线初步应用,支撑确定性、低时延、高可靠业务应用。推进万兆光网和人工智能融合技术验证,试点在工业AOI(光学自动质检)、生产和安全监控等领域应用。
同时,开展“万兆园区”试点,面向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等各类园区,50G-PON接入端口覆盖园区内生产、办公、宿舍等区域。集约化部署边缘算力和接入网络资源,实现园区高质量入算。探索万兆光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园区内开展无损传输、通感一体、模型训练与推理应用等新型技术验证,创新打造生产制造、园区服务等多维度智能化应用场景。
万兆光网普及的技术条件已具备
专家认为,我国宽带网络正处于“千兆普及,万兆启航”的阶段,《通知》的推出有望加速万兆光网普及。此前,万兆光网产业取得多方面进展,万兆光网普及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在提升50G-PON功率预算方面,系统N1(29dB)和C+(32dB)等级功率预算已完成实验室验证。在三代共存方面,GPON系列已经支持G/XG(S)/50GPON三代共存,EPON系列三代共存方案仍在研究中,目前支持两代共存。小型化50G-PON光模块、对称50G-PON等器件和设备攻关也取得积极进展。50G-PON总体架构、物理层、传输汇聚层行业标准完成发布,模块器件、垂直行业应用等行业标准研制持续推进。
在超高速传输单通道速率方面,400Gbit/s长距传输具备规模商用条件。目前,基础电信企业对长距400G技术进行了多次实验室验证和现网试点,在现网实现了6028km的400G QPSK无中继传输,标志着400Gbit/s长距解决方案走向成熟。超400Gbit/s技术难度、芯片器件要求进一步提升,业界正面向新场景、新系统、新介质等多维度对传输系统开展研究。
当前,FTTR与Wi-Fi 7协同能力不断增强,标准制定工作稳步推进。Wi-Fi联盟已宣布推出Wi-Fi CERTIFIED 7认证计划,目前多家Wi-Fi芯片企业已经推出支持Wi-Fi 7标准的芯片,相关设备企业已经推出Wi-Fi 7家庭接入终端产品。FTTR与Wi-Fi 7协同的集中控制架构、相关控制接口协议标准已逐步完善,通过“光+Wi-Fi”的中心化架构进行协同控制,能够协同分配网内各无线接入点的空口资源,解决室内Wi-Fi空口干扰、冲突、数据传输质量低等问题。
万兆光网将打开2025年AI应用新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开展万兆光网试点,旨在以试点工作为牵引,推动产业链各方加快协同解决目前万兆光网落地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带动我国万兆光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取得突破,促进构建万兆光网成熟产业链和完备产业体系,有序引导我国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逐步走向部署应用,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展望2025年,万兆光网将打开AI应用新空间。上海电信总工程师室高级副总工程师张坚平表示,万兆小区的用户可以享受比千兆快10倍的体验,一秒钟就可以完成两百张高清照片上传和下载,支持家中多名成员同时观看裸眼3D、使用XR头显和极致高清云游戏,并为未来更广泛的智能AI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面向行业侧,万兆光网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和园区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基于对称模式的50G-PON能够满足当前行业中日益增长的上行大带宽业务传输需求。例如,工业中的3D光学自动化质检与红外高光谱检测是最为典型的行业应用。通过“带宽换时延”,工业相机采用原始数据回传,减少视频编解码时延,但带来超高上行带宽需求,高清回溯辅助检测的上行带宽需求超过8Gbit/s。
开源证券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启万兆光网试点,有望加速新一轮万兆接入网建设,建议持续关注光纤光缆、光模块、OLT、光分路器、ONU、交换机及路由、网关等板块。
作者:李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