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凌晨
滨海新区法院执行局
首场“护民暖‘薪’2025”
涉民生集中执行行动启动
通过拘留、罚款等强制手段
重点解决劳务合同、劳动争议
侵权等民生案件
兑现申请人胜诉权益
让老百姓安心过年
李某在杜某的施工队打工多年,一直没有拿到劳务费,只好到法院起诉维权。法院判决杜某向李某支付3.2万余元。此后,执行法官多次联系杜某,催促其尽快支付劳务费,但杜某先是以“手头儿没钱,过段时间再还”的说辞敷衍,后来索性将法官的电话拉黑,且经多次传票传唤拒不到庭。
此次执行行动中,承办法官通过警法联动办公室确定了杜某的住址,于凌晨将其从家中强制拘传到庭,拟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杜某见法院“动真格”了,当场履行全部欠款,并表示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鉴于杜某已悔过并当场履行,法院本着宽严相济的理念,对其处以罚款1000元。
有些被执行人心存侥幸,对法院判决置若罔闻,甚至试图对抗,对此,法院也会依法予以惩戒。
王某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该案自去年3月份立案以来,承办法官多次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约谈双方当事人,并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然而,王某非但不按照协议按时履行义务,还采取注销手机号、拉黑申请人微信、频繁更换住址等方式对抗执行。承办法官先后调查了王某的户籍地址、租住地址以及农村老家地址,均未发现其踪迹。
临近年关,申请人联系法官,称王某已返回老家,希望法院对其采取拘留措施。获得这一关键线索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王某所在村的村委会联系,得知王某近期刚从外地返乡,借住在其姐姐家中,并确定了具体门牌号。
“大家注意,两个人堵住后门,其余人从前门走,决不能让被执行人跑了……”行动当日,承办法官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将王某拘传到庭。法官对王某进行了释法明理,但王某仍拒不履行。最后,法院对王某处以十五日拘留。
对于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法官则会积极开展工作,促成双方和解。
孙某自2007年开始在黄某的工厂上班,2023年11月离职。黄某应向孙某支付工资、经济补偿款等共计10万余元,但一直拖欠。孙某胜诉后向法院申请执行,并表示急需拿到钱治病救命。
案件执行过程中,法官多次传唤黄某,但黄某避而不见,并称工厂已经倒闭,自己债务缠身,没有钱付给孙某。为了查明真相,承办法官先后前往黄某的户籍地、工作地了解情况。此次集中行动中,法官几经周折,在一间出租屋内找到了黄某并将其拘传到庭。
为实质化解矛盾,承办法官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孙某的实际需求、黄某的偿债能力等方面着手,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黄某真诚悔过,表示愿意尽己所能筹钱还款,孙某则认识到黄某的还款能力有限,自愿放弃了部分金额。最终,黄某当场向孙某支付了执行款项,案件执行完毕。孙某拿到了“救命钱”,黄某也不必再东躲西藏,可以专心工作、安心生活了。
此次集中执行行动历时13小时,共出动执行干警50余人次,拘传被执行人16人次,送拘3人次,罚款6人次。在法院强制力的震慑下,10起案件执行完毕,3起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到位金额约38.89万元。
(滨海新区法院供图)
记者 宋尤然
通讯员 徐鹤文
编辑 邢亚楠
审核 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