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生的不确定性在于去中心化

学术   2025-01-07 14:13   中国香港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三明医改,也有人想听听我的看法,虽然我自己有很多选择,但是作为一个学了十年医,又干了十年医的老主治来说,继续当医生依然是我割舍不下的执念。
从整个大环境和经济周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医疗行业的巨大的变革,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90年代的情况,网上的分析很多,统一的观点就是这个医疗行业的寒冬才刚刚开始,普遍认为至少有20-30年的阵痛期。
其实很简单的理解,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少了,那自然交的医保总额就少了,但是老年人多了,自然吃医保的人就多了,所以整个国家医保就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为了减少医保的支出,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只能改革,改革必然要有牺牲,那牺牲谁呢,只有暂时牺牲掉医护的利益。
我们现在的医生,实际上是行走在体制内和体制外边缘的人群,聘用合同制让我们既像体制内,又像在体制外,体制就是目前的重心。医护每个月靠医院发工资,工资的政策由医保和医院来决定。与其说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病人,倒不如说衣食父母是领导。所以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才会如此关注医改的进展。
体制内的束缚和稳定性我们有,但未来医改也让我们有体制外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主动和被动二方面:
被动的不确定性就是医护不再是铁饭碗,工作稳定性也是大打折扣,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出现医院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已经有医院开始倒闭,我想这可能就是医改铺开后的一个趋势,效益不好的医院开始倒闭裁员,最后只有少数头部公立医院和资金充沛的私立医院可以存活下去。
主动的不确定性就是医护选择的不确定性,有技术有能力的医护必然不会愿意在一个公立医院拿微博的死工资拿到退休,必然会为了生活选择跳出去赚更多的钱。
所以我觉得医改后未来的医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
那么什么是医生去中心化呢。就是指医生的职业更加自由。
随着AI和自媒体的发展,医生可以在任何一个有资质合法的机构里面进行执业。只要他有病人有技术,那么他的衣食父母和工作中心才由医院变成了病人和医疗技术。有了自己的病人和流量,就不再需要依靠一个中心性的机构来给予自己流量和培训自己的技术了。
且看看随着抖音微信等等短视频自媒体的兴起,网络上的医疗大V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些人可能是未来可以吃到医改红利的第一波人。
从稳定到不稳定,我们每个医生都要经历的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是我觉得是必然,因为财政和效率社会体系已经无法支持如此众多的医疗资源,无法供养如此众多的医护群体了。
所以这既是医护的自然选择,也是社会的选择,欧美日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想说的是,不管未来大环境如何,最重要的都是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提升自己的技术,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很多人在社会变革中被淘汰,其中犯的大忌就是不思进取,不懂得自我更新。
千万不要因为曾经取得过一点小成绩,就变得趾高气扬,一定要持续告诫自己:
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本事,每过三年就会被彻底更新一代,更别说医疗行业一些知识一年一更,所以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
而真正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明明已经很优秀,也持续不断保持终身学习者。
作为医生更应如此,一定要争取做到终生学习,持续进化,不停迭代,这样才能达成阅历+实力的结合,才能越来越强。
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愤世嫉俗。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你。
很多医护觉得自己辛苦繁忙,明明付出很多却得不到老天垂青,得不到病人和领导的理解,然后就心态崩盘。
“手忙脚乱 不如眼明脑勤”
你很忙,就想办法通过分担子,找搭子,帮你化解繁忙;
你付出多,就努力学会依贵人,借时势,来四两拨千斤;
你累得要命,还赚的又少,前途还渺茫,就要赶紧提高能力,让自己走新路。
总之,所有让你不满的现状,都需要通过脑子的高速运转,来找到解决方案,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最后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改革浪潮中,我们都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自习室专属优惠服务

课程 | 润色 | 留学 | 社群 | 教室

精彩专栏,点击直达

科研经验 | 文献精读 | 论文修炼 | 课题基金 | 神器工具

循证医学 留学深造 | 医路有你 | 观点时评 | 医学统统

医护理财 | 课外生活 | 硕博考研 | 心路历程 | 读研日常

逍遥君自习室
一个有温度的自习室,分享临床故事、医学科研、硕博考研、出国留学、行医哲学等内容,助力医学工作者走向行业巅峰,号主逍遥君是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医学科研大V,丁香达人,丁香园、募格学术金牌讲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