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客》
南宋·周必大
弹琴阅古画,留客文会茗。
龙凤花其上,碾畔起香尘。
沸下急停筅,春瓯玉乳凝。
明月不知倦,俱是爱茶人。
宋代,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诗词歌赋繁荣的时代,更是一个茶文化璀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寄托。在众多的茶名中,“文会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宋代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文会茗”,顾名思义,是与文人雅士聚会时品饮的茶。这种茶,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南宋诗人周必大的《留客》诗中,我们可以窥见“文会茗”的一丝风采。
而“沸下急停筅,春瓯玉乳凝”则是对点茶技艺的细腻描绘。在点茶时,需要掌握火候、水温和茶量,急停筅的动作,既是对技艺的考验,也是对心境的修炼。当茶水冲泡完毕,茶乳如玉般凝结在茶盏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明月不知倦,俱是爱茶人。”这句诗则表达了文人雅士对茶的热爱和执着。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不知疲倦地品茗论道,分享着茶的甘醇与文化的韵味。这种对茶的热爱,不仅是对味蕾的享受,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是一场出自宋徽宗赵佶笔下的文人聚会
▼
《文会图》是北宋赵佶以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赵佶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曾亲自著茶书《大观茶论》以论茶道。上行下效,使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文会图》即是赵佶描绘当时文人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画面。《文会图》可看作宫廷画家根据宋徽宗赵佶的旨意,因频频举办茶会、文会应景摹写、创作而完成的作品,其中不乏赵佶的文化创意,甚至他亲自参与创作,与宫廷画家一起共同促成了此件《文会图》的诞生。《文会图》不仅是朝廷文士雅聚的真实写照,也是朝廷人才云集的某种象征。
画面具体描绘了北宋时期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一个场景,地点应该是一所风景优美的庭园,旁临曲池,石脚显露。四周栏楯围护,垂柳修竹,树影婆娑。
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摆设有果盘、酒樽、杯盏等。八九位文士围坐案旁,或端坐,或谈论,或持盏,或私语,儒衣纶巾,意态闲雅。
竹边树下有两位文士正在寒暄,拱手行礼,神情和蔼。
垂柳后设一石几,几上横仲尼式瑶琴一张,香炉一尊,琴谱数页,琴囊已解,似乎刚刚按弹过。
大案前设小桌、茶床,小桌上放置酒樽、菜肴等物,一童子正在桌边忙碌,装点食盘。茶床上陈列茶盏、盏托、茶瓯等物,一童子手提汤瓶,意在点茶;另一童子手持长柄茶杓,正在将点好的茶汤从茶瓯中盛入茶盏。床旁设有茶炉、茶箱等物,炉上放置茶瓶,炉火正炽,显然正在煎水。有意思的是画幅左下方坐着一位青衣短发的小茶童,也许是渴极了,他左手端茶碗,右手扶膝,正在品饮。
右上方宋徽宗本人的题诗: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历来认为宋徽宗画,有蔡京题者最可信。左上方是蔡京所题的和韵诗:“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则显示赵佶自以为宋朝更胜唐朝,人才济济非“十八学士”堪比拟的心理。
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中文上使用及待役人员正在准备的茶具,都是北宋时期才出现的茶器,也展示宋代不以酒而以茶、以文治国的豪迈诗情。《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