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物数字化与三维设计重建技术研究

学术   2024-10-31 14:57   北京  

点击上方“高科技与产业化”可以订阅哦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物数字化与三维设计重建技术,探讨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文章首先介绍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包括图像采集、数据处理与三维重建,随后详细讨论人工智能如何提高这些技术的效率和精度。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人工智能在文物修复、分析和三维重建中的实际应用。文章还预测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大数据技术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文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文物的教育传播与国际合作提供新的可能性,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辟新的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物数字化,文物三维设计重建技术


文物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文物保护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探讨人工智能在文物数字化与三维设计重建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01

文物数字化技术概述

文物数字化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高精度的图像采集和三维重建,有效地保存了文物的物理形态和详细特征,为研究、展示和教育提供了便利。

图像采集技术是文物数字化的基础,它通过高性能的相机和传感设备捕捉文物的图像信息。这一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光源、相机位置和角度,以确保获取到的图像具有足够的质量和信息量。[1]图像采集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文物表面的光学反射和吸收问题,这通常通过多角度照明和偏振光过滤技术来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图像中的光照偏差和阴影。

高分辨率摄影技术是文物数字化中常用的方法。该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字相机对文物进行拍摄,得到清晰详细的图像。在操作过程中,摄影师会从多个角度对文物进行拍摄,以确保捕捉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

02

人工智能在文物数字化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文物的图像处理中,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用于图像的自动修复和增强。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数字化项目为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古代书画作品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处理,使用的是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该网络专门设计用来识别和修复古画中的裂纹和缺损。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成千上万张古画的特征,并自动识别图像中的异常区域,然后根据周围的图像内容推断缺失部分的最可能内容,从而完成修复。这不仅提高了修复工作的精确度,也极大地缩短了文物修复的时间。

三维设计是以平面设计和二维设计为基础,使设计对象呈现出更加立体化、形象化的一种艺术设计表现方式。在三维设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显示出其强大的能力。北京大学和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重建系统,用于恢复和重建受损的陶瓷文物。该系统首先通过激光扫描获取陶瓷碎片的三维数据,然后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碎片进行分类和匹配。算法通过分析碎片的形状、纹理和颜色特征,自动推断出碎片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指导碎片的物理拼合。此外,人工智能模型还能模拟碎片原本的样子,并预测缺失部分的形状和纹理,从而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2]

0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物三维设计重建系统设计

3.1  系统整体设计框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物三维设计重建系统旨在提高文物修复与复原的精确性和效率,通过先进的算法和计算框架对受损或残缺的文物进行数字化重建。该系统设计集成多个关键技术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三维重建、深度学习修复、模型优化和可视化展示等。

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首先依赖于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模块。这一模块使用激光扫描技术和光学三维扫描技术从多个角度对文物进行扫描,捕捉文物的精细几何结构和表面纹理信息。扫描得到的数据为点云,包含大量三维空间中的点,这些点记录了文物表面的坐标位置和颜色信息。

点云数据进入三维重建模块,此模块的核心是三维建模算法,通常采用迭代最近点(ICP)算法进行点云数据的对齐和融合。ICP算法通过最小化点云间的距离误差,将多个视角下的点云数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3]

接下来是深度学习修复模块,该模块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三维设计模型中的缺损部分进行识别和修复。网络模型训练基于大量类似文物的三维数据,学习文物的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能够自动识别并填补三维设计模型中的缺损,如裂缝、缺角等,通过生成缺失部分的网格并与现有模型无缝融合,呈现出三维模型造型设计上的“完美”。

模型优化模块则进一步处理重建的三维模型,优化其网格结构和纹理细节。这一模块运用网格简化和平滑技术去除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不规则网格,同时调整纹理映射,确保重建模型的视觉效果与原始文物尽可能接近。优化后的模型还原度更高,不仅在工艺、材质、题材上更加精细,而且数据量更适合后续的数字化存储和处理。

可视化展示模块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允许研究人员和公众查看和操作重建的三维模型。该模块支持模型的旋转、缩放和平移,用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物的细节,在视觉设计的呈现上更加真实。此外,该模块还提供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支持,使用户能够通过更加沉浸的方式体验和学习文物。[4]

3.2  系统重要模块设计

3.2.1  文物数据采集模块

文物数据采集模块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物三维设计重建系统中的首要且关键环节。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采集高精度、高质量的文物形态和纹理信息,为后续的三维建模和数字修复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首先,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高分辨率摄影技术,利用专业的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对文物进行拍摄。每张照片都需要保证足够的清晰度和合适的光照条件,以捕获文物的细节和颜色。为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使用控制光源和反射板来调节照明,确保文物表面特征的均匀展现。

其次,数据采集模块采用激光扫描技术收集文物的三维几何数据。激光扫描仪发射激光束到文物表面,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系统计算激光与文物表面接触点的精确位置。在扫描过程中,激光扫描仪需绕文物多角度运动,以收集尽可能完整的三维数据,此过程中使用步进电机控制扫描仪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数据的全面和精确。

3.2.2  三维重建模块

三维重建模块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物三维设计重建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输出的精准、清洗后的数据转换为详尽的三维模型。这一模块采用先进的算法与技术,确保文物的数字化重建尽可能地接近其原始物理形态。

在三维重建的过程中,研究者利用点云数据构建初始的三维网格模型。点云数据是由前端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激光扫描或光学三维扫描技术收集的,包含了数百万个空间点,这些点携带了文物表面的位置与颜色信息。三维重建算法,如泊松重建或移动最小二乘方法(MLS),通过这些点云数据生成初始网格。泊松重建算法通过假设一个潜在的指示函数,其梯度最适合描述点云的表面,从而重构出封闭的平滑表面。

04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物保护与传承

在文物保护与传承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开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还大大提高了保护效率和传承质量。在文物的三维重建中,人工智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结合机器视觉与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可以从各种复杂的数据输入中重建出精确的三维模型。这包括使用点云数据、二维图像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整合信息,生成高质量的三维模型,这对于那些已经部分损毁的文物尤为重要。

05

文物数字化技术展望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文物数字化将实现更高的精度与效率。新一代的三维扫描技术,如基于时间的光测量和更高分辨率的激光扫描,将能够捕捉到更加细微的文物表面特征。这些技术将不仅限于室内实验室环境,还能应用于野外复杂环境中的文物扫描,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的适用范围。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文物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未来的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修复文物图像中的损伤,甚至预测文物的侵蚀和损坏趋势,从而实现预防性保护。此外,机器学习算法将进一步优化三维模型的生成过程,通过自适应算法更精确地处理复杂和不规则的文物数据。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在未来的文物数字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能够创建沉浸式的文物展览和教育体验,使观众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与文物互动,获得更为深刻的历史体验。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数字化的文物不仅能够用于学术研究,还能更广泛地服务于公众教育和文化旅游。

06

结语

本文全面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物数字化及三维设计重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物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庄颖.面向人工智能的博物馆藏品知识组织——以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概念参考模型”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3(11):126-136+150.

2  杨艳萍,魏灵玥,尹媚,等.数字化技术助力弘扬青铜器文化[C]//中国铸造协会(China Foundry Association),《铸造工程》杂志社.第十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2023:8.

3  喻鹏飞.西周青铜器数字化的AR展示研究[D].西安: 西北大学, 2020. 4  刁常宇,李志荣.石质文物高保真数字化技术与应用[J]. 中国文化遗产, 2018(04):61-67.





   

更多内容请订阅《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100190)
电话:010-62539166

邮箱:hitech@mail.las.ac.cn

网址:http://www.hitech.ac.cn

全年12期,88元/期,全年订价1056元

邮发代号:82-741

刊号:ISSN1006-222X CN11-3556/N


高科技与产业化
《高科技与产业化》是中科院主管,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科技产经类杂志。\x0a致力于传播高科技、新产业、新思维;记录科学家、企业家及行业管理者的创新智慧;帮助科技与产业精英开阔视野、更新理念、适应变化、领导变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