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太遗址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该遗址位于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北距中蒙边界约20公里。遗址所在的东海尔汗山为花岗岩丘陵山地,洞穴发育其中,海拔约1400米。
多团队协作,精细发掘稳步推进
2024年6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博物院、锡林郭勒盟博物馆、东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博物馆联合对金斯太洞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主要是对洞口西侧格梁继续进行发掘,完成6-9层的发掘工作。发掘面积为20平方米,出土陶片、装饰品、骨器、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各类文化遗物4000余件。
文物“拼图”,勾勒史前生活百态
本年度发掘取得了对遗址地层、石器技术特点和动物化石保存等方面的新认识。发掘主要集中在洞穴的西侧,通过对文化层的细致区分,发现遗址不同部位第9层分布的高度差别较大,为在后续的研究中是否应关注生活在遗址的最早古人类存在对洞穴空间的不同利用方式带来一定启示。本年度发掘发现了技术特点清楚的勒瓦娄哇石核和其他勒瓦娄哇产品,为理解遗址早期人类的技术特点提供了新材料。此外,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丰富,表面风化程度相比于洞穴中部较轻,一方面为理解洞穴不同位置的遗址形成过程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探讨古人类对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良好研究材料。
价值升华,守护文明传承火种
2024年1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了金斯太遗址2024年度考古发掘项目验收会。期间,验收专家实地考察了发掘现场,在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遗址发掘的学术目的、田野发掘和记录方法、出土遗物、地层年代及安全工作防范等方面的详细汇报后,并对遗址地层划分、形成过程、堆积保存情况、后续工作等进行了现场讨论。五位专家经过细致的讨论和评议,一致认为该项目发掘目的明确、工作方法标准,后续的学术研究思路清晰,对遗址的保护准备充分,安全管理规范,发掘达到了年度预期目标。专家组认为金斯太遗址不仅是中国北方一处关键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也是欧亚草原上一处关键的史前洞穴遗址,对丰富欧亚大陆史前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遗址连续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文化遗物为探讨先民在欧亚草原东部地区5万年以来的生存适应策略提供了基础,也为东西方古人类迁移、技术扩散、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
下一步,金斯太项目组将补充采集相关科技分析样品,加快资料整理进度,开展周边地区调查,组织专题研讨会,持续推进金斯太洞穴遗址及周边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工作。
来源:乌珠穆沁博物馆
新闻回顾
点击下方
编辑:王丽娜
初审:乌仁图雅 杨乐
复审:李燕
终审:伍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