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孝歌》中曾言:“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孝顺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立于天地间的基本道德准则。
双亲将儿女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到了年老体衰之时,同样期盼他们能关照并孝顺自己。
“养儿防老”的观念,始终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在如今的社会中,这样的想法并不完全适用。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发展的剧变,让每个人都有些自顾不暇,儿女们也许很想尽孝,却也迫于压力,不得不面对“被迫不孝”的局面。
身为父母,到了晚年时,最好别全指望子女养老,提前做好这3个准备才是大智慧。
01
为自己留一笔养老钱
威客林曾说:“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如无船夫,度世维艰。”
世人慌慌张张,也不过为了碎银几两,无论什么时候,钱都是家庭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如今这个年代,年轻人的压力不言而喻,特别是已经成家之人,房贷、车贷、孩子的开销应接不暇,每月能剩下的钱十分微薄。
而老年人的生活也步履维艰,一日三餐和日常开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有时还要补贴给子女一些。
一旦遇到生病住院的情况,更是动辄掏空家底,家家户户都过得十分不容易。
许多父母把孩子拉扯长大,到了孩子结婚之时,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几乎倾家荡产。
到了本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自己身无分文不说,子女更是负债累累,早已没有尽孝之力。
若是真到那个时候,就算再去逼迫子女,对方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所以,与其把所有的赌注压在子女身上,不如提前为自己留一笔养老钱,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
正如《左传》中所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有了这笔养老钱,平常的生活开支可以应付自如,遇到病痛灾祸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即便子女忤逆不孝,或者无力尽孝,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活得也更加舒畅。
这笔财富,于己而言是底气,于子女而言是福气。
02
给子女树立好正确的三观
《战国策》中曾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总是绵延不绝,无论孩子到了什么年纪,都有父母操心挂念。
当儿女年幼时,父母总是倾其所有,生怕他们在起点上落后于人,无法跟其他孩子齐头并进。
等自己年老后,又常常牵肠挂肚,害怕他们生活得辛苦艰难,总担心自己走后孩子遭受磨难。
因此,有的父母为子女留下金银财宝,或是攒下古董首饰,只求以后能让他们风雨无阻。
但其实,即便留下再多的财富,也不如为子女树立好正确的三观重要。
小说《红楼梦》中,贾家祖上依靠战功发家,享有世袭爵位的优待,子孙后代也因此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宁、荣二府享乐奢靡的风气大行其道,贾家子弟大多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
等到了贾琏这一辈时,更是对家中诸事放任自流,只顾着自己风流快活,根本不管家业的兴衰成败。
正是因为贾府的家风败坏,导致了贾家子女的三观不正,纵使家大业大也终有败光的一天。
正如《淮南子》一书中所言:“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处心积虑为孩子攒下万贯家财,不如教授他正确的生存方法,这样才算从根本解决了问题。
如此当父母在世,孩子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生活的技巧,为以后打好基础。
即便在父母走后,儿女仍旧承前启后地做出未来的规划,让子嗣再续辉煌。
03
养好身体,保持健康
蒙田曾说:“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力、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身体健康的状况,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到了晚年的老人。
有些老人明明富甲一方,到了迟暮之年却过着疾病缠身的痛苦生活,这都是忽视健康的后果。
年轻力壮之时,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身体硬朗,随便挥霍依旧可以很快恢复。
可一旦到了风烛之年,身体的免疫力不仅快速下降,各方面的机能条件也大不如前。
若是遭遇疾病的侵袭,很容易就一病不起,拖累了整个家庭不说,自己更会饱尝痛苦。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疾患初到时,自己卧病在床备受折磨,子女还要费心费力照顾自己,可谓是人财两空。
大病初愈后,即使能侥幸保住了生命,自己的生命也受到严重损耗,堪称作心力交瘁。
真到了那个时候,无论家里有多少财宝,也换不回曾经安然无恙的身体。
就算子女想尽心奉养父母,面对自己残破的身躯,他们也都无能为力,只能暗自哀叹。
失去健康,意味着失去了晚年幸福的资本;百病缠身,同样也缠住了自己老年前行的步伐。
人老了的确应该享福,但若是没有健康的身体,那再多的福气你也无力消受。
拿破仑曾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人生在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即便是最亲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顺着自己。
生儿育女不能只为防老,养老之事更不能光指望儿女,更要靠自己的先见之明。
留足养老钱,传承好三观,锻炼好身体,晚年便能无忧。
希望每个人都能提前做好准备,为自己和子女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