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年人才科技传播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
研修班的开班仪式上,上海有机所务委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正研究员发表了致辞,他对来参加研修班的各位学员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也强调了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性,以及现今我们面临的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他鼓励各位学员以研修班学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传播能力,为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章文峻在讲话中强调了科普研修班举办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一活动对于提升青年科普人才的科技传播技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也预祝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在主题报告环节,苏州大学的贾鹤鹏教授和杨正副教授,分别对科学传播的内涵及发展历程、科学传播的模式进行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以国科大春分工程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学院高端资源科普化过程中的思考与一些实践;资深媒体人卢雁从科学记者的角度,剖析了科技在新闻报道中的传播;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从科普创作的视角,围绕创意、表达与思考等三个层次指导大家如何写好科普文章;科学松鼠会的孙亚飞从化学元素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开展化学知识传播工作;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从艺术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助力科学传播;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梁琰副教授以《美丽化学》项目为切入点,展示了如何发现科学之美,如何借助视频呈现科学之美。
在专题研讨环节,研究班聚焦于基于化学及相关领域学科特色的科普实践探索与思考,分成四个小组开展研讨,深入挖掘各自领域的科普实践。讨论后,组织了讨论成果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都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梁琰老师对各组的汇报成果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不仅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这种互动式的研讨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还激发了参与者的思考和创新。通过梁琰老师的点评,使得学员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观点和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也为学员们今后科普工作中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环节,四个小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普课程教学。“你相信光吗?”、“哗啦啦与粘嗒嗒”、“非‘氟’不可——福“氟”世界历险记”和“探索光的世界”,学员们设计的四节科普课程吸引了来自不同学校的8-12岁青少年公众。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动手实验紧密结合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在充满趣味的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发现科学现象的奥秘。这种“静”“动”相得益彰的授课方式,不仅增强了参与者的学习乐趣,还促进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课程设计和授课实践,也是此次研修班培养的一个重点,鼓励学员们将所学科学传播理论知识应用于相应的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检验近期学习成果,评估这些知识对于提升科普传播能力的实际效用。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倪闽景馆长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科普场馆运营及人才培养实践》,分享了科技场馆运营模式的创新实践,强调了突破传统空间限制,将博物馆的影响力扩展到周边区域,实现场馆效应的最大化。他还提到了通过时间维度的拓展,延长展品的可接触机会,让更多人在不同时间享受到博物馆的资源。此外,倪馆长讲述了如何将展览和教育活动带入学校和社区,实现文化的普及。利用数字技术,如视频、博文、直播等传播方式,让博物馆的知识和文化触手可及。报告结束后,专业的讲解员带领大家实地考察了自然博物馆的展品设计、展示、配套课程教学等工作。这一环节不仅让学员们对科普场馆的运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通过实地参观,使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量。
研修班课程设计与安排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他们纷纷表示,这次研修班让他们对科学传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专家们的授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受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科学传播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案例的分享与分析,对如何将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播给公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他们的科普工作大有益处。他们强调,今后要将在研修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研修班的圆满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有机所在培养集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为一体的复合型科普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上海有机所将继续努力,力争打造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生/青年科研人员特色科技传播能力体系,为我国的科学普及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微信号|SIOC-ChemLab
名称|酷炫化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