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发布:25%青少年存在明显心理问题,14.4%幸福感低下

健康   2024-09-22 11:02   山东  
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本次地图调研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主导,针对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收录的内地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西藏)、近10万名13~18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数据展开分析。
《地图》显示:我国大多数青少年(85%)表现出中等或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不同成长环境下,青少年呈现出较大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13-18岁青少年中,约有25%的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约2.1万名青少年(21%)认为自己幸福感较高,约6.4万名青少年(64.6%)认为自己幸福感一般,约1.4万名青少年(14.4%)认为自己幸福感较低。
在地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数总体优于西部地区;性别上,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男生更为突出。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地图》呈现出来的重点内容:
 01 
地域差异

《地图》显示,东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丰富、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上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更多,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低。

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则更加突出。这与当地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经济压力大、社会支持系统不足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仍然被视为“不够坚强”的表现,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也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呈现巨大城乡差异的原因之一,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体现更明显。

综合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省份为吉林(39.6%)、黑龙江(33.1%)、上海(32.9%),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省份为江西(19.3%)、海南(19.1%)和安徽(18.9%)。

2019年中国各省13-18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A)心理健康水平高;(B)心理健康水平低。

 02 

年龄差异分析

在年龄层面,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来源和影响因素。13-15岁的学生主要受到学业压力和同伴关系影响。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初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大。同时,他们在自我认同和社交技能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因为人际关系困扰而产生焦虑情绪。

16-18岁的青少年则主要面临升学压力和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这一阶段正是高中学业的关键期,大量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压力无疑是他们心理健康的一大挑战。同时,对于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如大学专业的选择、职业规划等,都可能成为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访问时表示,这个研究整体反应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年龄越大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多,主要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特别是学业压力,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在竞争激烈的地区体现更为明显。

 03 

性别差异分析

性别差异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料显示,女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更为严重。研究表明,女生在青春期发育期间,生理和心理变化更为显著,同时她们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容易受到人际关系和情感波动的影响。

陶然表示:这个年龄段女生比男生发育要早,生理、心智更加成熟,对各种事物更加敏感,女生也更容易受到身体形象不佳的影响,因此比男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一个有趣发现是,我国独生子女的幸福感较高,有兄弟姐妹的反而幸福感较低,可能与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导致父母关爱和物质获得被稀释有关。特别是老大为女孩的家庭,常认为父母重男轻女,父母生了弟弟后,自己的家庭地位下降,从而导致一定的心理波动。

此外,性别刻板印象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女生的心理压力。社会普遍认为女生应该更加温柔、体贴、懂事,而这种隐形的性别角色期待可能对女生的自我认同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焦虑和自卑等问题的出现。相比之下,男生则更多地被期待表现出“坚强”和“理性”,他们通常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问题,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04 

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20多年调查的结果都显示,在中小学生心目中,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有温暖的家,其次是有知心朋友。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对18万中小学生的调查也得出同样结论,并发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比小学四年级学生认同度高10%以上。

两项调查结果说明,以上两点对青少年的快乐幸福非常重要。

两位专家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家长们应尽量做到以下三点,给孩子创造健康的精神环境:

1.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不要一味加压。父母要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创造更多家人共处的美好时光,这是他们的幸福之源。父母需要更多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2.从小帮助孩子培养伙伴关系。在13~18岁的成长阶段,青少年有玩伴至关重要。父母要多鼓励、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玩,一起游戏、聚会、野餐,鼓励孩子参加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

3.培养孩子兴趣爱好,鼓励多阅读。在趣味、故事和潜移默化中开阔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形成多角度认知的思维习惯,避免“一根筋”,这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文章整理自网络,综合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等信息,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及时联系删除。

校园安全365
聚焦校园安全,宣传校园安全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