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林长制走出筑绿实践路

时事   2024-12-20 10:21   甘肃  


“赵思科今年58岁,一家3口,8亩耕地,儿子在周边打工。3年前老伴瘫痪在床,村里给办了低保。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2023年把他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发放劳务报酬8000元。”张掖市林业工作站管理站站长雷东泽介绍道。

据张掖市民乐县顺化镇列四坝村村主任赵桂元介绍,列四坝村共有14名护林员,管理着7655亩的林地、草地和非林地上的林木。护林员每人每天都要行走8—10里路,巡查火灾隐患、野生动植物安全、非法采伐林木和损害林草地等行为。

说到工资,列四坝村二组的生态护林员赵思科很是满足:“好的很了,一年8000块钱的工资加上地里的收入,存上两年就能给儿子娶媳妇了。”

“推行林长制后,山有人管了、林有人造了、树有人护了、责有人担了。”作为最低一级的林长,赵桂元的感受很直接,最上面有书记、省长整体谋划,最下面有我们和护林员责任到人,从大处说,国家生态好了,从小处说,民众得了实惠。

图为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张掖市林草局供图

而对于张掖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葛军元来说,推行林长制最大的好处在于压紧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的监管责任。

“各级林长肩负着辖区内林地和非林地上所有林草资源监管职责。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订后,用于保障耕地、道路、河堤安全的非林地林木资源交由非林业部门管理,这部分林木资源类型复杂,监管行业多,但配套承接制度尚不健全、责任还不明确。加之2019年、2024年两轮机构改革后,森林公安转隶至公安机关,市、县林政稽查大队撤销。在新形势下,如何管好林草资源成为考验各级林长的一大难题。”张掖市林长制办公室、市林草局资源科科长宋建明介绍了林政执法和林木资源管理权限的历史变迁。

走在通往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的村道上,看着大片的高标准农田,高台县林业站的邢志军跟我们讲起了张掖农田林网的建设史。

张掖市农田林网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已进入成过熟期。近年来,张掖市大面积实施节水灌溉(渠系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治理等项目和发展制种产业,原有的林带灌溉设施缺失,林网缺株断带问题十分严重。同时,201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又将大部分农田林网的采伐更新管理权限移交到了非林业部门,由于这些部门缺乏管护林木的专业知识,加之配套的管理法规尚未建立,管理主体还不明确,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不统一、采伐更新不及时、处罚依据不充分、日常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凸显,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公路旁的护路林、河堤旁的护堤护岸林、高标准农田周围的农田防护林、乡镇集镇等等没有划入林地的林木都不归林草部门管辖。“非林业部门的人虽然敬业,但他们不专业。”甘州区林草局资源管理股的许学强一脸沉重。他说,我们眼睁睁看着路边的行道树被人剪成“光头强”“板寸”,明明是护堤护岸和农田防护林,却因为渠道是防渗漏衬砌渠,农田里全是只能浇灌20多厘米深的滴灌带,树木根本喝不上水。“水从林边过,林木无水用”而干枯死亡的情况在当时很普遍。我们都很无能为力。

2022年以来,针对以上情况,市级总林长5次签发总林长令,多次召开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征求多方意见,2023年9月全省首部《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出台,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的制度办法逐步完善,农田林网管理责任从此明确。

三年来,张掖市累计争取到位生态建设项目资金14.16亿元,绿化造林97万亩,退化草原治理704万亩,义务植树1050万株,林草资源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共补植补栽农田防护林65.1万株。张掖市林草局造林科科长李维煌说到这些数字时语气里满是激动和自豪。

在林长制牵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张掖美丽家园正在彰显,一条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绿色质量、厚植绿色优势的张掖实践之路正在走出。

来源:中新网


编辑:邓   瑞
责编:黄闽江
审核:田泽国

张掖日报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是张掖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归口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领导。中心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移动优先”理念,积极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