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硬科技盘点,为政企数智化按下加速键

财富   2025-01-10 15:50   上海  
2024年,人类见证了人工智能的飞跃式发展,而千行万业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加速了全球政企数智化蝶变。
“人工智能+”或者说”AI+”,是一种全新的数智化革命,它不仅将现有的AI技术应用落地,更通过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产生全新的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进行深度重塑。
过去一年里,“人工智能+”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其中,全国各地政府、央国企、大型企业等在应用AI上往往走在行业前列,他们技术积累强,业务场景丰富,且很多已完成数字化改造,目前智能化需求迫切。
然而,“AI+”的进程并非一骑绝尘。根据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大模型应用在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运营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环节落地相对较快,但在生产制造等中间环节相对较慢。在这背后,是来自基建、研发、底层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不足。这正是政企数智化破局的堵点。
以华为云为代表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方,正在成为破局的关键。

一财整理了2024年影响中国政企在智能时代蝶变的十大硬科技:
1、构筑AI新基建的KooVerse全球存算网、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DataArts数据治理生产线
2、助力政企高效研发与创新的CodeArts软件开发生产线、CraftArts硬件开发生产线、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
3、保障底层自主创新的主机上云、GaussDB数据库,以及云上守护者云原生安全技术体系
以上十大硬科技涵盖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栈前沿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了坚实、全面的智能底座,为政企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支撑一:突破基础制约,四大硬科技为“AI+”提供最优解
“AI+”以大量的计算为基础,不仅涉及算力、存储等方面巨大的需求,对AI通用大模型的渴求也变得空前强烈,打破基础的制约成为推进智能化的大前提。
首当其冲的是算力瓶颈。作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千行万业的数智化催生了对算力的强劲需求。但当下,算力硬件升级成本高昂且更新换代迅速,企业购置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算力运行的能源消耗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方面除了推高经营成本,也受制于地方的基础设施条件。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算力问题,我国从2019年起加快了数据中心投资建设的步伐,2022年至今不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云计算厂商和政企伙伴也积极探索,提出优质的解决方案。
2024年,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和华东(青岛)数据中心相继开服,作为AI新基建的核心枢纽和区域节点,其中华东(芜湖)数据中心位于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和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工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内,与贵安、乌兰察布两大数据中心一起构成了华为云的算力“铁三角”,并基于先进技术构建了“AI算力一张网”,通过即开即用的昇腾AI云服务,覆盖了全国的“用数”地区。
除了国内,华为云在全球的计算布局也十分领先。华为云全球存算网KooVerse,提供了全球一致体验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目前KooVerse已经覆盖全球33个地理区域、96个可用区,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让客户在云上一键即可获得安全、稳定、低时延的高质量存算网络服务。
第二大制约是AI大模型的通用性与协同难题。
由于智能化步骤不一,不同行业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差异巨大。AI服务商也需化身“行业专家”,深入了解行业的独特痛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同时,AI涉及多种前沿技术融合,且目前市场上AI大模型就有上百个,不同技术融合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比如在智能工厂,工业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需实时传输至云端,借助AI算法分析处理,实现生产过程优化,然而,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接口标准不统一,数据传输兼容性差,时常出现数据丢失、延迟等问题;不同子系统技术架构差异大,系统间协同困难,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发挥整体效能。 

 

2024年,华为云重磅发布盘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全新升级。盘古5.0推出适配不同业务场景多种规格模型,并与物理世界结合,加速大模型行业落地。目前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比如在宝武钢铁的一条热轧生产线项目中,盘古大模型让预测钢板精度提高 5%,每年有望多生产 2 万吨钢板,增收 9000 多万元。   
作为AI基础设施,昇腾AI云服务作为中国唯一全栈自主的AI云算力底座,为千行万业提供了更多元、高效、长稳的算力服务选择,为大模型的训练,推理,AI 应用的开发、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算力保障。据悉,昇腾AI云服务全面适配行业主流的100多个大模型,以云服务的方式协助客户开发,训练,托管和应用模型,打造百模千态的“黑土地”。
第三大制约是数据困局。海量数据不仅带来存储挑战,更带来数据治理难题和安全隐忧。
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关键生产要素,也是AI驱动千行万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数智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被卷入数据的“洪流”,各行业对数据的需求与业务中产生的数据量双双呈爆炸式增长。
当前,很多企业的数据平台还不能很好地为大模型使用,还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准备和知识抽取等工作。“数据沼泽”让企业难以有效挖掘数据价值,且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割裂,难以实现高效流通与共享。
华为云的DataArts数据治理生产线恰好找到了数据困局的突破点。它涵盖了从数据接入到数据应用的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云原生、湖仓一体、存算分离的云服务产品组合。兼容性强大的一站式汇聚、仓湖一体保障了海量数据不流失,智能增强的数据异常检测与自动化标准设定与质量稽核,有效识别并清洗错误数据、填补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可靠。
在金融领域,国内60%的TOP100金融客户(含银行、证券、保险等)均已使用华为云DataArts构建其现代数据平台。某国有化大行使用华为云DataArts建设了全行统一的数据湖,在建模层面实现了湖仓一体新范式,提升数据建模效率,加速云数智融合。当前,该行的单体最大的数据湖超5000节点,可支撑行内外300多个大数据应用,日均承载批量计算作业数超150万。
“AI+”重新定义了新基建的内涵,AI基建反过来又成为智能化的关键。华为云通过全球存算网、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DataArts数据治理生产线四大硬科技,成为AI基建的重要提供方,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支撑二:加持智能研发,三大硬科技赋能政企创新
开头提到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指出,预计2025年,创新与服务两端的需求会进一步释放。但与此同时,往往也面临这两方面能力上的巨大挑战。
近期CDIE数字化创新博览会官方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指出,中国企业亟需在关键数字技术方面补课,未来需要重点在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加大投入,将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各项核心能力提升。    

 

    
《2024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4年间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中,平台赋能成为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的普遍抓手。平台在打通系统孤岛、实现内外数据汇聚、激发场景应用创新等方面补足企业短板,成为企业推进数智化转型的重要策略。
可见,政企伙伴在热情投身智能化浪潮的过程中对智能研发和创新服务等方面有明确需求,迫切需要平台能力的加持。这正是华为云这样的创新平台的优势所在。
纵观华为云的创新赋能,主要来自三大硬科技。
首先是一站式智能研发,给足研发效率与能力。
软件开发方面,华为云提供云上一站式软件开发平台,即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CodeArts软件开发生产线,将亿级代码构建时间缩短到1小时内。其中CodeArts Snap智能开发助手,基于盘古研发大模型,可以实现一句对话生成业务代码、点击一下自动注释和生成测试用例、一条指令完成应用部署,并全面支持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生态。
近期,IDC发布的《中国DevOps平台2024年厂商评估》报告,华为云连续3次位居领导者类别。CodeArts目前已上线28款研发工具,服务于300多万开发者,覆盖开发全场景,全面领跑DevOps云服务市场。其中,中国海油基于CodeArts开发的智能采办、智能油田二期、应用开发云平台等主要业务系统,构建供应链一体化数字化平台,让公司整体研发工时节省了30%,智能油田管理系统集成、调试、部署时间从1周缩短为1天。   
硬件开发方面,华为云还联合产业伙伴发布CraftArts硬件开发生产线,加快构建新一代工业软件体系,让电子工业的硬件开发工具连续性得到有效保障,且开发周期缩短40%、一板成功率提升30%。
目前,每月有20多万软件开发人员、19.7万硬件开发人员正在云上使用这些开发工具,保障研发业务连续。其中湃睿科技基于iDME打造了自主创新的PDM系统,在国星光电成功商用,项目从定制开发到系统迁移、上线只耗时4个月,相比传统模式缩短50%,系统性能提升了10倍,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
其次是一站式云上数字内容生产平台,打造云原生通用媒体创新服务能力。
华为云的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基于海量算力、云原生分布式、AIGC、CG+CV融合等技术构筑媒体引擎,提供全球低时延媒体网络、一站式云上数字内容生产线和丰富的媒体服务能力,让数字人、3D建模、仿真、渲染、视频制作等处理更高效,让短视频制作周期从天级缩短到分钟级,且支持20多种语言,口型匹配准确率高达95%。
MetaStudio在传媒、电商、农业、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均有落地。其中,中国青年报与Metastudio联合打造的个性化分身数字人主播,可快速生成播报视频,第一时间将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生动地呈现出来。
以上三大硬科技,给到政企伙伴从工具到系统到平台的技术加持,全面助力伙伴全场景创新与数智化转型。
撑三:打通底层技术,两大硬科技护航自主创新
底层技术是一切创新的根基。华为在过去十年近万亿元研发投入,在众多关键领域实现了“根”技术突破。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华为云围绕根技术系统性创新推出两大硬科技,一方面推动核心系统云化,完成全面智能化,另一方面不断完善GaussDB数据库,提升数据的核心能力与原生安全。
以金融行业为例。金融核心系统是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关键支撑,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核心业务功能。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企业持续推进从主机核心到云上核心的演进,以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和智能时代的变化。
2024年,华为云正式发布主机上云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其软硬协同优势,打造高可用、易运维、更敏捷的开放新核心,为金融核心系统迁移改造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主机上云是核心系统的一次架构革新与体验跃升,它能够灵活调整、降本增效,为金融核心系统带来新的技术能力,也在加速核心系统数智化的同时推动金融业务创新。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银行已选择华为云来构筑云上新核心。比如,光大银行携手华为云Stack,通过云硬协同深度调优,成功实现关键业务系统性能提升。当前贷款、支付、存款等核心业务即将迁移至云原生平台,加速金融领域在云端的创新。
主机上云的高可用性有一部分来自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才得以在云上构筑99.999%的金融级高可用,实现业务的快速、大容量的扩容,和多地多活容灾。
GaussDB数据库采用并行分布式架构,结合智能优化、并行处理等前沿技术,具备高可用、高智能、高弹性、高安全、高性能、易部署、易迁移的“五高两易”核心技术竞争力,并通过数据库安全领域国际最高级别CC EAL4+认证,在银行、保险、能源等多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中邮储银行采用华为云GaussDB实现了基于大型银行核心级场景产品能力的快速提升,具备高峰期每秒6.7万笔的交易处理能力,能满足邮储银行超6.5亿客户、18亿账户的服务需要。
金融核心系统对安全和合规要求极高,这同样也是所有政企机构智能化转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此,华为云打造了“一个中心、七层防线”的全栈云原生安全技术体系,守护政企云上的安全稳固。该安全体系依托全球三大安全运营中心,提供常态化的安全运营服务,为政企伙伴提供更加安全稳固的用云体验。其中SecMaster安全云脑内置盘古安全大模型,可实现99%告警5分钟闭环处置;确定性运维体系保障现网服务可用度超过99.99%,可全天候守护政企网络和业务安全稳定。
上述十大硬科技,从算力到算法、从平台到底座全面提供支撑,为政企客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新航道全速启航。
过去的一年,华为云携手政、产、学、研、媒等发起“百城万企专项行动”,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为“AI+”营造良好环境,让数字化穿透行业与地域壁垒,助力政企伙伴跨越转型鸿沟,推动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加速落地。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官方公众号,致力为广大投资者打造权威的财经信息平台,同时,努力成为第一财经忠实用户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